切换到宽版
  • 13阅读
  • 1回复

[红楼梦]林黛玉的结局:红颜不屈从于枯骨,沉水而亡,妙玉成了她的替代品 [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5130
金币
8727
道行
19880
原创
75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095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2-0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3小时前
林黛玉沉水而亡,这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周汝昌先生提出来,遭受到了很多非议,从前看过很多分析,也不认同这种说法,现在看来这就是作者的本意。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主要借鉴了湘妃和西施,西施是取其形,湘妃是取其神。
黛玉住在潇湘馆,别号潇湘妃子,特点是爱哭,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湘妃就是投江殉情而死的,死后化为湘水之神。


黛玉表字颦颦,是因为她“眉尖若蹙”,有西子病心之美,其形象气质都是从西施身上化用来的。西施的结局有二,一说她被溺死于水中,二说她与范蠡私奔。从前我对这个问题做过专门的考证,第一种说法是最贴近现实的。
以湘妃和西施来塑造林黛玉,作者当然不会是没有用意的,除了暗示黛玉沉水而死以外,当然还有着更深层的联系。
化用湘妃的主要用意有三,一是为黛玉的“还泪”爱哭提供依据,二是表示黛玉对贾宝玉的忠贞,三是表示黛玉和宝钗“人却一身”的关系。
化用西施的主要用意有二,一是为林黛玉的病提供依据,二是暗示黛玉之死是充当了政治的牺牲品


关于黛玉沉水而死的依据,前人列举过很多,如黛玉的《葬花吟》、宝玉变成王八驼碑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沉水而死当然是自戕,然而,却很少有人提到,黛玉为什么要自杀。有人说是因为宝玉娶了宝钗,这基本上是胡扯,“孟光接了梁鸿案”之后,这种二元对立的观点就不应该继续存在了。
前面提到了,林黛玉之所以自杀,是因为对宝玉的忠贞(湘妃),是因为充当了政治的牺牲品(西施),二者合一就是黛玉结局的秘密。
贾元春省亲,点的《豪宴》一出戏,脂砚斋点破“伏贾府之败”,脂砚斋与作者的关系且不论,但他是看过相关佚文的。
《豪宴》这一出戏,把林黛玉和妙玉联系到了一起。
《豪宴》出自《一捧雪》,讲的是汤勤恩将仇报,为了讨好权臣严世蕃,不惜陷害恩人莫怀古,抢夺他的家传玉杯“一捧雪”的故事。


对于《豪宴》的隐喻,现在已经有了基本的共识,即贾雨村恩将仇报陷害贾府
然而,贾雨村为什么会陷害贾府呢?有人就想到了妙玉成窑杯子,把它和莫怀古的“一捧雪”联系到了一起,实际上这是说不通的,贾雨村不可能为了区区一个杯子去陷害贾家。
《豪宴》背后所隐藏的宝贝,其实就是贾府的林黛玉,作者通过另一个故事为我们揭示出来了,这个故事就是石呆子的古扇。
贾赦看上了石呆子的古扇,石呆子饭都吃不上了,可死活都不肯卖,所以贾雨村借口他欠了官银,把他的家给抄了,抄来的古扇送给了贾赦,而石呆子则不知去向。
这个故事,实际上就是日后贾府抄家的一个完整的缩影,也是另一个版本的《一捧雪》。石呆子就是莫怀古,古扇就是玉杯,所不同的是,这个故事的指向性又更近了一步。


很显然,莫怪古、石呆子所暗示的正是贾宝玉,贾宝玉是女娲石的化身,天性里面又有些呆气,是如假包换的“石呆子”。能让贾宝玉舍了命都不放手的是什么?当然只有林黛玉,所以古扇就是隐喻林黛玉。
石呆子最后不知去向,正是暗示贾宝玉最后不知去向。
所以,把《豪宴》的故事移植到贾府,贾雨村之所以要陷害贾府,正是为了得到林黛玉,好一个“玉在林中求善价”
贾雨村打林黛玉的主意,当然不是为了自己占有,而是像《豪宴》当中的汤勤一样,把林黛玉当成了奇货可居、待价而沽的进身之宝,去谄媚当权的王公权臣。
这一点,前八十回当中已经有了暗示。贾雨村的官场之路,先是巴结贾政,后来撇开贾政巴结王子腾,后来升了大司马参赞军机政务,相当于清朝时期的内阁大臣兼军机大臣,地位甚至高过了王子腾。


由此可见,他又撇开了王子腾,巴结上了更有权势的人。后来,他又再次被罢官,以贾雨村的性格,肯定要继续钻营以谋求起复,林黛玉就成了他近身的筹码。
他所巴结的对象,极有可能就是忠顺王,忠顺王是皇帝的心腹宗室,而且是实权王爷,到了贾雨村这种地位,也只有他能帮得上忙。而且,从琪官的事情来看,这个忠顺王应该是好色之徒,所以献美人计刚好合适。
为了得到林黛玉,他极有可能到贾府说过亲,可是宝玉死活都不同意,以贾府对亲戚的情谊来讲,显然也不可能同意。
所以,贾雨村就像汤勤一样,开始给贾府罗织各种罪名,以贾雨村对贾府的了解程度,这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于是贾府的人都下了狱,等待抄家,黛玉知道贾雨村的意图,宁死不从,红颜不屈从于枯骨,所以就沉水自戕了。


“红颜屈从枯骨”,这六个字出自妙玉判词的脂批,妙玉和林黛玉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但总的来说,妙玉相当于选择了另一条道路的黛玉,所以她的命运是黛玉的背面。
《一捧雪》中的玉杯,确实与妙玉有一定的联系,因为在黛玉自戕之后,妙玉成了贾雨村谄媚忠顺王的替代品,不得已而“红颜屈从枯骨”,沦为了忠顺王的玩物。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5130
金币
8727
道行
19880
原创
75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095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2-0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3小时前
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其结局一直是读者关注的焦点。根据一些解读,林黛玉的结局被描绘为“红颜不屈从于枯骨,沉水而亡”,而妙玉则成为了她的替代品。以下是对这一解读的详细分析:

林黛玉的形象与象征意义
林黛玉的形象深受湘妃和西施的影响。西施以其美丽和悲剧性的命运著称,而湘妃则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林黛玉的表字“颦颦”和她的性格特征——爱哭,都与湘妃有着密切的联系。她的形象不仅体现了西施的美貌,还继承了湘妃的悲剧色彩。

林黛玉的死亡原因
关于林黛玉为何选择沉水自戕,有多种解释。一种观点认为,她的自杀是因为对贾宝玉的忠贞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林黛玉的《葬花吟》和其他作品中暗示了她对宝玉深沉的爱和对现实的绝望。此外,有学者指出,林黛玉的死亡与政治牺牲品的身份有关,这一点从《豪宴》这一出戏中可以找到线索。

妙玉的角色及其与林黛玉的关系
妙玉在《红楼梦》中是一个神秘且复杂的角色。她与林黛玉之间的关系颇为微妙。根据一些解读,妙玉在林黛玉自戕后,成为了贾雨村谄媚忠顺王的替代品,这也意味着妙玉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是林黛玉的背面。妙玉的选择和行为反映了林黛玉未能完成的抗争和对自由与爱情的渴望。

《豪宴》一出戏的隐喻
《豪宴》这一出戏出自《一捧雪》,讲述了汤勤恩将仇报的故事。这一出戏在《红楼梦》中被用来隐喻贾府的衰败和贾雨村的野心。通过这一隐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林黛玉和妙玉的命运以及她们与贾府的关系。

林黛玉结局的文化背景
林黛玉的结局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当时社会背景下女性命运的缩影。她的死亡象征着红颜薄命和对封建礼教的抗争。通过林黛玉的形象,读者可以看到古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面临的种种困境。

综上所述,林黛玉的结局被描绘为“红颜不屈从于枯骨,沉水而亡”,这一结局不仅体现了她的个人命运,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妙玉作为她的替代品,象征着不同的选择和命运,进一步丰富了这一故事的内涵和意义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