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阅读
  • 2回复

[奇观]太罕见,1920年代美国人拍的旧照,见过青楼门口挂牌子,真头牌?[3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23206
金币
1280434
道行
1965
原创
2259
奖券
2311
斑龄
30
道券
8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954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2-0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3小时前

民国时期,与众不同,由乱而治,承上启下,发生了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跌宕起伏、壮怀激烈的大事件,也有四平八稳、小富而安的小确幸,总之这是一个变化纷呈的时代,碰撞出许多思想的火花,以及变革的种子。
看一组老照片(小编后期上色处理),除了有特别的年份说明,其他照片大都拍摄于1920年代左右,照片来源于当时在中国的美国人,他们在走遍中国大地的时候,考察中国社会,留下了这么多生活的画面,让我们得以洞察当时的社会生活。
通过老照片,我们能够了解一下当时人们的生活情况,也能够真切感受一下那个积贫积弱、军阀混战
年代,百姓的生活是多么的不易,整个社会都在等待大变革,内忧外患,亟待改善。

小兄弟抬柴禾
照片拍摄于杭州,展示了两个抬着柴禾的小孩,身穿打着补丁衣衫,稚嫩的面庞本该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因为当时整体环境的恶劣,小小年纪已经能够分担一部分家务活了。看起来像两个小兄弟,他们拾柴火捆绑了抬回家去,大一点的哥哥手上还拎着一个箩筐,充满了生活的心酸!

戴草帽的小孩
这张照片拍摄于北京,展示了穿布衫戴草帽的儿童,中间的小孩头戴一个时兴的草帽,看起来还有一些时尚的感觉,也许是在哪里拾到的,或者拍照者给的,看着他们衣衫褴褛,中间的小孩甚至连裤子也没有,即便如此,他们在面对镜头时,保持着童真童趣,贫穷而心酸!

幼儿园孩子
这是一张北京幼儿园小朋友合影,当时能够上幼儿园的孩子,非富即贵,从他们灿烂的笑容可以看出来,童趣十足,男女平等。从他们的着装来看,也是符合当时的流行趋势。

衣衫褴褛的小孩
这是四川羌寨瓦寺土司官寨拍到的,照片中衣衫褴褛的小孩正挤出一脸笑容,仍然掩盖不了他生活的艰辛与穷苦,他的身后放着几张简易床铺。

挑枪的小孩
这是当时四川成都的一个场面,照片中的孩子帮助士兵挑枪支,可见这种职业的军士还可以雇佣孩童帮助自己拿枪,这和日常电视中看到的可大不相同。

视察焚烧鸦片
这是一个将军在北京视察等待焚烧的鸦片,在当年那个年代,民国建立不久,鸦片在民间仍然盛行,禁烟禁毒仍然非常重要,这个就是当时一个禁毒销烟的场面。烟毒鸦片,贻害无穷。

卖鸡毛掸子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1年的河北定县街头,这是一个正在买卖卖鸡毛掸子的场景,那时的普通百姓着装朴素,身型干练,生活的困苦写满了一脸的沧桑,但是也能看出那时候街头的热闹景象。

范阳的街头
这是河北保定范阳的街头,大约在1931年,我们可以看到城门楼保存完好,两边的店铺林立,但是也有不少闭户,三三两两的人们走过街头。这里比较鲜明的地方是城门楼的标语,即“肃清盗匪的根株,使人民各安生业”,可见当时军阀混战,盗匪遍布,政府亟待解决这样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

洪涝后的贫民房屋
这是一张被洪水淹没的房子的照片,拍于湖北沙市,洪涝无情,村民的房屋已经淹没于水底,只露出屋顶部分,从房子来看,都是一些穷苦人家。

咬钉的男子
这张照片拍摄自北京妙峰山,在路边的一座土地庙,有一名男子咬着铁钉依坐在神龛前,这是一种表达虔诚的方式,也许他在祈求神灵保佑。在当时,很多香客为了体现自己的虔诚,常采用一些非常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虔诚,比如通过背鞍、滚砖、 耳箭、悬灯、咬钉等方式前来祭拜,以示虔诚,这是一种很奇特的现象。

矿井口
这是北京的一处矿井口,当时北京已经有了煤矿开采,可以看出来,照片中的人畜聚集,等待着到来的煤炭,然后通过牲畜拉车进行运输。

特色的小桥
这是重庆安居镇的一座小桥,它的特色在于全部是石头柱子构造的,人们要过桥就踩着每一个石柱往前行走,石柱之间留出的缝隙便于流水通过,中间特地留出一个宽敞的豁口,便于水流湍急时减轻对石柱的冲击力。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这里显现得淋漓尽致,如此简易的方式就构造了一座特别的桥。

城隍庙盛会
这是重庆铜梁当时城隍庙盛会场景,可以看到人群聚集,舞龙舞狮,街头表演,还有小和尚,一路上人们敲锣打鼓,好一副热闹非凡的景象。

背茶叶的人
这是四川安县的人们背茶叶的景象,在四川、重庆这是山地多的地区,很多时候背东西都靠人拉肩扛,这种背茶叶的方式也很特别,每个人背上有个支撑的架子,便于在休息时候架子可以直接撑在地面,而不需要卸载身上货物。由于茶叶的密度比较低,所以每个小伙子都背着和身体体积差距明显的大袋子。

学习针线活
这是北京当时一个学做针线活的场面,那时的女孩子还专门学习针线活,大概是学校的一项必修课,她们统一着装,留着辫子,本着生活的需要,学习实用的技能,针线活也是其中之一。

缝纫车间
这是当时北京的一个制衣缝纫车间景象,这里比较特别的是还有童工,可见当时也根本没有童工一说,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面对生活的负担不一样,早早出来讨生活的人比比皆是。

荡秋千
这是拍摄于天津塘沽的荡秋千场景,真的是艺高人胆大,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两个人在巨大的秋千上荡来荡去,摆起的幅度有几个人高。如此危险的场面,在他们眼里应该是一种快乐的体验。

犁地
这是福建福州的水牛泥地的场景,农人们为了种植农作物,必须依赖耕牛对农地进行翻松,这样便于长出很好的庄稼。这也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包括照片中在用的犁具,也大约传承上年前。

孙中山葬礼
这是当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葬礼场面,中山先生1925年病逝于北京,作为开天辟地的大人物,他的葬礼在当时也得到非常的重视,从照片看出那个时代特有的标语,提及三民主义,也是中山先生思想的核心。

孙中山葬礼
这是孙中山葬礼上的大门和童子军场景,天下为公的标语也是中山先生执着的追求,中山先生生前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后来的几十年正一点点实现。

游行的学生
这是当时北京的女学生游行的场景,她们在有组织的参与游行,那个时候,女士已经极大的跳出封建传统的束缚,参与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有专门的女子学校,确保她们能够接触到新思潮。

语言学校合影
这是当时河北定县(现在河北保定定州)语言学校合影,当时著名的教育家晏阳初先生在河北定县进行平民教育实验,他靠个人的影响力,吸引了众多的中外人士前来这里教学,这是当时一张教师的合影,这么多外国面孔都来到一起实现理想。

戴枷锁和镣铐的人
这是当时北京妙峰山一个戴着着枷锁和镣铐的人,主要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清朝末年已经取消了这种刑罚,但是民间仍然有这种情况,照片中的男子主要是采用这种方式向神灵祈求护佑,不管是实现个人愿望,还是家庭愿望,祈求生活越来越好等之类。

背柴禾的老人
这是四川茂县一个背着柴禾行走的老人,老人的装扮破旧,脚上穿着草鞋,瘦骨嶙峋,生活的重担带给他一脸沧桑,为了生活,他必须辛苦劳动,打柴火,家里自用,或者去集市变卖微钱,补贴家用。

木工车间
这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木工车间,学生正在制作木器,类似于女孩子学习针线活,当时针对男孩子也开设了实用的木工课,既可以制作家庭用具,也可以转化为市场售卖行为。看来,不管哪个时代,学一门技能还是有必要的。

济良所的孩子
这是当时北京济良所的孩子们,济良所主要是一种类似的慈善机构,收容那些生活所难的妇女儿童,照片中可以看出女孩子们都低着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生活的压迫长期养成的习惯,还是因为其他因素,倒是最小的孩童无所顾忌,很自然的看着镜头。

穿草鞋的猪
这是当时四川成都的一位猪农,正在赶着他的猪行走,这里面比较有特色的是因为给猪穿上了草鞋,而猪农自己则光着脚。可见他是多么爱惜他的猪,这也许就是一家人生计的依靠。

面颊穿孔的老人
这张照片展示了当时一个北京的面颊穿孔的男子,老者看起来仙风道骨,面颊穿了一根长长的铁针,具体内涵不得而知,是表达与众不同的地方嘛,亦或是展现自己不同的神秘力量。

青楼门口挂牌子
这是北京一处青楼门口的挂牌,挂牌上写上了人名,在当时写了名字的都是青楼的大牌,也是其他青楼女子的羡慕对象,一般这种挂牌的女子都是专门接待贵客的,还需要提前预约,绝非一般人能够约的到的。

背负大木头的人
这是四川灌县(现都江堰)一个背木头的壮汉,可以看出来他力大无穷,背负了一根长长的木头前行,他身后的支架、身体、木头构成了一个三角形形状,确保木头的平衡。

玩鹰的男人
这是当时北京的两个玩鹰的男人,别人遛鸟他们遛鹰,显得有些别样,照片中的两人看起来又像父子,他们的鹰都拴着绳儿,防止鹰一飞冲天、一去不回。

盐井吊轮
这是当时四川遂宁的盐井吊轮,我们知道日常食用的盐,常见有井盐、海盐,那么四川当地产井盐较多,这种吊轮就是从盐井吊出卤水,然后再加热处理,变成最终食用盐。小时候见过那种脏兮兮的盐巴,应该也就是粗加工处理后的。

江南美女
这是一名当时江苏的女子,江南美女,身材玲珑,面容秀丽,皮肤白皙,吹弹可破,她留着刘海,鹅蛋脸儿,一副标准的美人样儿,当时的摄影师也忍不住拍下来照片,让美停留了下来。
一组老照片,阅尽沧桑,民国时期,战乱频仍,普通的民众的生活必然也被时代所影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军阀混战,城头变幻大王旗,但在如此动荡不安的年代,也有很多星星之火。
就比如教育家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实验,又比如男女平等的思想推行,妇女积极参与社会生产生活,这些都标志我们民族的觉醒,先进的国人矢志于救亡图存,只有这样,国家幸甚,民族幸甚,虽然还要持续几十年,但是一旦行动起来,离胜利也就不远了!
今天我们阅读老照片,向志士仁人们致敬,感谢他们的努力,也向那些平凡的普通人致敬,遭受了那个时代的苦难,不为艰难困苦所折服,他们心中保留了火种,并最终迎来了光明灿烂的中国!

民国时期,与众不同,由乱而治,承上启下,发生了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跌宕起伏、壮怀激烈的大事件,也有四平八稳、小富而安的小确幸,总之这是一个变化纷呈的时代,碰撞出许多思想的火花,以及变革的种子。
看一组老照片(小编后期上色处理),除了有特别的年份说明,其他照片大都拍摄于1920年代左右,照片来源于当时在中国的美国人,他们在走遍中国大地的时候,考察中国社会,留下了这么多生活的画面,让我们得以洞察当时的社会生活。
通过老照片,我们能够了解一下当时人们的生活情况,也能够真切感受一下那个积贫积弱、军阀混战
年代,百姓的生活是多么的不易,整个社会都在等待大变革,内忧外患,亟待改善。

小兄弟抬柴禾
照片拍摄于杭州,展示了两个抬着柴禾的小孩,身穿打着补丁衣衫,稚嫩的面庞本该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因为当时整体环境的恶劣,小小年纪已经能够分担一部分家务活了。看起来像两个小兄弟,他们拾柴火捆绑了抬回家去,大一点的哥哥手上还拎着一个箩筐,充满了生活的心酸!

戴草帽的小孩
这张照片拍摄于北京,展示了穿布衫戴草帽的儿童,中间的小孩头戴一个时兴的草帽,看起来还有一些时尚的感觉,也许是在哪里拾到的,或者拍照者给的,看着他们衣衫褴褛,中间的小孩甚至连裤子也没有,即便如此,他们在面对镜头时,保持着童真童趣,贫穷而心酸!

幼儿园孩子
这是一张北京幼儿园小朋友合影,当时能够上幼儿园的孩子,非富即贵,从他们灿烂的笑容可以看出来,童趣十足,男女平等。从他们的着装来看,也是符合当时的流行趋势。

衣衫褴褛的小孩
这是四川羌寨瓦寺土司官寨拍到的,照片中衣衫褴褛的小孩正挤出一脸笑容,仍然掩盖不了他生活的艰辛与穷苦,他的身后放着几张简易床铺。

挑枪的小孩
这是当时四川成都的一个场面,照片中的孩子帮助士兵挑枪支,可见这种职业的军士还可以雇佣孩童帮助自己拿枪,这和日常电视中看到的可大不相同。

视察焚烧鸦片
这是一个将军在北京视察等待焚烧的鸦片,在当年那个年代,民国建立不久,鸦片在民间仍然盛行,禁烟禁毒仍然非常重要,这个就是当时一个禁毒销烟的场面。烟毒鸦片,贻害无穷。

卖鸡毛掸子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1年的河北定县街头,这是一个正在买卖卖鸡毛掸子的场景,那时的普通百姓着装朴素,身型干练,生活的困苦写满了一脸的沧桑,但是也能看出那时候街头的热闹景象。

范阳的街头
这是河北保定范阳的街头,大约在1931年,我们可以看到城门楼保存完好,两边的店铺林立,但是也有不少闭户,三三两两的人们走过街头。这里比较鲜明的地方是城门楼的标语,即“肃清盗匪的根株,使人民各安生业”,可见当时军阀混战,盗匪遍布,政府亟待解决这样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

洪涝后的贫民房屋
这是一张被洪水淹没的房子的照片,拍于湖北沙市,洪涝无情,村民的房屋已经淹没于水底,只露出屋顶部分,从房子来看,都是一些穷苦人家。

咬钉的男子
这张照片拍摄自北京妙峰山,在路边的一座土地庙,有一名男子咬着铁钉依坐在神龛前,这是一种表达虔诚的方式,也许他在祈求神灵保佑。在当时,很多香客为了体现自己的虔诚,常采用一些非常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虔诚,比如通过背鞍、滚砖、 耳箭、悬灯、咬钉等方式前来祭拜,以示虔诚,这是一种很奇特的现象。

矿井口
这是北京的一处矿井口,当时北京已经有了煤矿开采,可以看出来,照片中的人畜聚集,等待着到来的煤炭,然后通过牲畜拉车进行运输。

特色的小桥
这是重庆安居镇的一座小桥,它的特色在于全部是石头柱子构造的,人们要过桥就踩着每一个石柱往前行走,石柱之间留出的缝隙便于流水通过,中间特地留出一个宽敞的豁口,便于水流湍急时减轻对石柱的冲击力。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这里显现得淋漓尽致,如此简易的方式就构造了一座特别的桥。

城隍庙盛会
这是重庆铜梁当时城隍庙盛会场景,可以看到人群聚集,舞龙舞狮,街头表演,还有小和尚,一路上人们敲锣打鼓,好一副热闹非凡的景象。

背茶叶的人
这是四川安县的人们背茶叶的景象,在四川、重庆这是山地多的地区,很多时候背东西都靠人拉肩扛,这种背茶叶的方式也很特别,每个人背上有个支撑的架子,便于在休息时候架子可以直接撑在地面,而不需要卸载身上货物。由于茶叶的密度比较低,所以每个小伙子都背着和身体体积差距明显的大袋子。

学习针线活
这是北京当时一个学做针线活的场面,那时的女孩子还专门学习针线活,大概是学校的一项必修课,她们统一着装,留着辫子,本着生活的需要,学习实用的技能,针线活也是其中之一。

缝纫车间
这是当时北京的一个制衣缝纫车间景象,这里比较特别的是还有童工,可见当时也根本没有童工一说,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面对生活的负担不一样,早早出来讨生活的人比比皆是。

荡秋千
这是拍摄于天津塘沽的荡秋千场景,真的是艺高人胆大,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两个人在巨大的秋千上荡来荡去,摆起的幅度有几个人高。如此危险的场面,在他们眼里应该是一种快乐的体验。

犁地
这是福建福州的水牛泥地的场景,农人们为了种植农作物,必须依赖耕牛对农地进行翻松,这样便于长出很好的庄稼。这也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包括照片中在用的犁具,也大约传承上年前。

孙中山葬礼
这是当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葬礼场面,中山先生1925年病逝于北京,作为开天辟地的大人物,他的葬礼在当时也得到非常的重视,从照片看出那个时代特有的标语,提及三民主义,也是中山先生思想的核心。

孙中山葬礼
这是孙中山葬礼上的大门和童子军场景,天下为公的标语也是中山先生执着的追求,中山先生生前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在后来的几十年正一点点实现。

游行的学生
这是当时北京的女学生游行的场景,她们在有组织的参与游行,那个时候,女士已经极大的跳出封建传统的束缚,参与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有专门的女子学校,确保她们能够接触到新思潮。

语言学校合影
这是当时河北定县(现在河北保定定州)语言学校合影,当时著名的教育家晏阳初先生在河北定县进行平民教育实验,他靠个人的影响力,吸引了众多的中外人士前来这里教学,这是当时一张教师的合影,这么多外国面孔都来到一起实现理想。

戴枷锁和镣铐的人
这是当时北京妙峰山一个戴着着枷锁和镣铐的人,主要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清朝末年已经取消了这种刑罚,但是民间仍然有这种情况,照片中的男子主要是采用这种方式向神灵祈求护佑,不管是实现个人愿望,还是家庭愿望,祈求生活越来越好等之类。

背柴禾的老人
这是四川茂县一个背着柴禾行走的老人,老人的装扮破旧,脚上穿着草鞋,瘦骨嶙峋,生活的重担带给他一脸沧桑,为了生活,他必须辛苦劳动,打柴火,家里自用,或者去集市变卖微钱,补贴家用。

木工车间
这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木工车间,学生正在制作木器,类似于女孩子学习针线活,当时针对男孩子也开设了实用的木工课,既可以制作家庭用具,也可以转化为市场售卖行为。看来,不管哪个时代,学一门技能还是有必要的。

济良所的孩子
这是当时北京济良所的孩子们,济良所主要是一种类似的慈善机构,收容那些生活所难的妇女儿童,照片中可以看出女孩子们都低着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生活的压迫长期养成的习惯,还是因为其他因素,倒是最小的孩童无所顾忌,很自然的看着镜头。

穿草鞋的猪
这是当时四川成都的一位猪农,正在赶着他的猪行走,这里面比较有特色的是因为给猪穿上了草鞋,而猪农自己则光着脚。可见他是多么爱惜他的猪,这也许就是一家人生计的依靠。

面颊穿孔的老人
这张照片展示了当时一个北京的面颊穿孔的男子,老者看起来仙风道骨,面颊穿了一根长长的铁针,具体内涵不得而知,是表达与众不同的地方嘛,亦或是展现自己不同的神秘力量。

青楼门口挂牌子
这是北京一处青楼门口的挂牌,挂牌上写上了人名,在当时写了名字的都是青楼的大牌,也是其他青楼女子的羡慕对象,一般这种挂牌的女子都是专门接待贵客的,还需要提前预约,绝非一般人能够约的到的。

背负大木头的人
这是四川灌县(现都江堰)一个背木头的壮汉,可以看出来他力大无穷,背负了一根长长的木头前行,他身后的支架、身体、木头构成了一个三角形形状,确保木头的平衡。

玩鹰的男人
这是当时北京的两个玩鹰的男人,别人遛鸟他们遛鹰,显得有些别样,照片中的两人看起来又像父子,他们的鹰都拴着绳儿,防止鹰一飞冲天、一去不回。

盐井吊轮
这是当时四川遂宁的盐井吊轮,我们知道日常食用的盐,常见有井盐、海盐,那么四川当地产井盐较多,这种吊轮就是从盐井吊出卤水,然后再加热处理,变成最终食用盐。小时候见过那种脏兮兮的盐巴,应该也就是粗加工处理后的。

江南美女
这是一名当时江苏的女子,江南美女,身材玲珑,面容秀丽,皮肤白皙,吹弹可破,她留着刘海,鹅蛋脸儿,一副标准的美人样儿,当时的摄影师也忍不住拍下来照片,让美停留了下来。
一组老照片,阅尽沧桑,民国时期,战乱频仍,普通的民众的生活必然也被时代所影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军阀混战,城头变幻
大王旗,但在如此动荡不安的年代,也有很多星星之火。
就比如教育家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实验,又比如男女平等的思想推行,妇女积极参与社会生产生活,这些都标志我们民族的觉醒,先进的国人矢志于救亡图存
,只有这样,国家幸甚,民族幸甚,虽然还要持续几十年,但是一旦行动起来,离胜利也就不远了!
今天我们阅读老照片,向志士仁人们致敬,感谢他们的努力,也向那些平凡的普通人致敬,遭受了那个时代的苦难,不为艰难困苦所折服,他们心中保留了火种,并最终迎来了光明灿烂的中国!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23206
金币
1280434
道行
1965
原创
2259
奖券
2311
斑龄
30
道券
8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954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2-0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3小时前
  这些老照片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记录,展示了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这些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社会环境以及文化习俗。

  1. 小兄弟抬柴禾:这张照片反映了当时贫困家庭的孩子不得不早早承担家庭责任,帮助家里做家务的情况。

  2. 戴草帽的小孩:照片中的孩子们虽然衣衫褴褛,但依然保持着童真和乐观,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

  3. 幼儿园孩子:这张照片展示了当时富裕家庭的孩子能够接受早期教育,反映了社会阶层的差异。

  4. 衣衫褴褛的小孩:照片中的孩子生活在贫困中,但依然保持着笑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艰难和人们的坚韧。

  5. 挑枪的小孩:这张照片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军阀混战的背景,孩子们也被卷入其中。

  6. 视察焚烧鸦片:这张照片反映了当时政府对鸦片问题的重视和打击力度。

  7. 卖鸡毛掸子:这张照片展示了当时街头小贩的生活,反映了普通百姓的艰辛。

  8. 范阳的街头:这张照片展示了当时城市的面貌和社会环境,反映了军阀混战对社会的影响。

  9. 洪涝后的贫民房屋:这张照片反映了自然灾害对贫困家庭的严重影响。

  10. 咬钉的男子:这张照片展示了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反映了人们对神灵的虔诚。

  11. 矿井口:这张照片展示了当时煤矿开采的情况,反映了工业发展的初期阶段。

  12. 特色的小桥:这张照片展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反映了当时建筑技术的水平。

  13. 城隍庙盛会:这张照片展示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民俗活动,反映了人们的娱乐和社交方式。

  14. 背茶叶的人:这张照片展示了当时山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劳动场景,反映了地域特色和经济活动。

  这些照片不仅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通过这些照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人民生活和社会变迁。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4234
金币
16
道行
19880
原创
75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077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2-0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小时前
1920年代美国人拍摄的旧照
1920年代,美国摄影师拍摄了一系列旧照,这些照片捕捉了当时社会的多个侧面,包括青楼门口挂牌子等场景。这些照片不仅记录了历史瞬间,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过去社会风貌的珍贵资料。

青楼门口挂牌子
在1920年代的中国,青楼是社会的一部分,而青楼门口挂牌子的现象也在当时存在。这些照片展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阴暗面,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问题。

美国摄影师的视角
美国摄影师在1920年代拍摄的中国照片,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这些照片不仅记录了青楼的生活,还包括了其他社会现象,如儿童劳动、军阀混战、鸦片问题等。这些照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

历史的见证
这些老照片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通过这些照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1920年代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问题、文化习俗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这些照片的保存和展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珍惜历史。

结语
1920年代美国人拍摄的旧照,尤其是青楼门口挂牌子的照片,虽然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一些负面现象,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过去社会的重要窗口。这些照片是历史的宝贵遗产,值得我们珍视和研究。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