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0.itc.cn/images01/20220726/1de461325bd94abd9612c28f46ae2764.jpeg)
韶关南雄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历史上南雄为五岭之首,它是古代中原进入岭南的必经之路,有南北咽喉之称。
![](https://p2.itc.cn/images01/20220726/9c39a4dd122e4489815049e3185aaa4f.jpeg)
南雄境内各种各样的风景资源都特别丰富, 这里有非常多的美景和美食,尤其是文物古迹甚多。
![](https://p3.itc.cn/images01/20220726/559bfcae2ab943e1bfc43ddb355fdfab.jpeg)
南雄地形来说,南北两面为群山连绵,中部丘陵沿浈江伸展,形成一狭长盆地,地质学称之为南雄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https://p1.itc.cn/images01/20220726/14a8f510c96a4cd48867e480efaa0dbd.jpeg)
南雄的珠玑古巷,梅关古道当属南雄旅游的龙头景点,而珠玑古巷为国家4A景区,里面有珠玑街、棋盘街、马仔街、洙泗巷、黄茅巷、铁炉巷、腊巷等三街四巷。
![](https://p2.itc.cn/images01/20220726/5090d9784ae747aa97bc93dd58323fbf.jpeg)
珠玑古巷被誉为“广府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姓氏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国三大寻根问祖地之一,被人誉为“中华文化驿站,天下广府根源”。
![](https://p8.itc.cn/images01/20220726/b9fe38cb6b3549d49b29c9397dd8bfb2.jpeg)
唐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奉诏开凿大庾岭路,梅关驿道成为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驿道上的一个“商业重镇”。
![](https://p3.itc.cn/images01/20220726/e9cc48fe8078497b94ab4c03fc52098b.jpeg)
历史上从珠玑巷迁播出去的姓氏至今已达186个,其后裔繁衍达8000多万人。
![](https://p1.itc.cn/images01/20220726/32a0bdeae36f41eeb024110bf98eab52.jpeg)
在珠玑巷最常见的就是祖谱和祠堂,在一个1.5公里的古巷里面只姓氏祠堂就有20多个,各座祠堂环绕于古巷边上,非常的气势宏伟,这也是珠玑巷后裔远游和慰藉心灵的目的地。
![](https://p1.itc.cn/images01/20220726/8000d79db1c144e1a585648a3c89d7b9.jpeg)
我们的珠玑古巷之旅,当天中午在祠堂里面体验“祠堂用餐”,这是南雄乡村风俗文化的一种,里面不单体验南雄特色的乡村民俗,也能体会到《回家》的归属感。
![](https://p9.itc.cn/images01/20220726/0f2badb2de4543bea9e89617ffe8ac9f.jpeg)
席间,组织者,给我们特别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粤北采茶戏》。
![](https://p0.itc.cn/images01/20220726/904adfba0b43452992c7b4f68892b154.jpeg)
现场还有互动体验,儿子上台,与表演者一起,现学现演,亲身感受了这种国家级非遗的魅力。
![](https://p5.itc.cn/images01/20220726/88ff3fb284de469bb37ccdc180ff9840.jpeg)
粤北采茶戏源于广东省北部山区的民间采茶歌舞小戏,是在粤北山歌和民间山调的基础上,吸收赣南和湖南益州民间艺术精华创造而成的地方民间戏曲,是广东重要的地方戏曲之一。
![](https://p6.itc.cn/images01/20220726/2765a28478fa4386b60d7b428b18506f.jpeg)
![](https://p5.itc.cn/images01/20220726/88ff3fb284de469bb37ccdc180ff9840.jpeg)
粤北采茶戏最早的起源可追溯至唐宋,盛行于明代嘉靖年间以后,因多以旦、生、丑三脚色表演,俗称“三脚班”又叫“唱花鼓”“唱花灯”;
![](https://p7.itc.cn/images01/20220726/f2af172e61824b2a9a9ff42eea6f61fa.jpeg)
![](https://p4.itc.cn/images01/20220726/76370eff95b04adeadfa04e7c5170a07.jpeg)
音乐风格活泼明快,以锣鼓管弦伴奏,唱腔音乐则主要融汇本地的山歌调民间说唱和风俗音乐,唱腔分为采茶戏、灯调、小调三种;
![](https://p2.itc.cn/images01/20220726/4a005642fd674649bd0b3a3a0c91f7ad.jpeg)
又因定弦不同而分为北、南两路,唱腔结构基本是曲牌联缀,后来又采用板式产业化的方法,产生散板、中板、快板等,该戏流行于广东省北部的韶关地区和东部的梅县地区(今梅州市)、惠阳地区。原有南雄灯子、韶南大戏、连阳调子等3种流派,1950年后逐渐交融汇合,1959年统一称为粤北采茶戏。
![](https://p5.itc.cn/images01/20220726/2c0140729315462ab9a1b90e3a95a053.jpeg)
粤北采茶戏是它是客家历史发展的见证,是粤北客家人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智慧与文化的结晶,是联结民族情感的纽带,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更是中国戏曲艺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独具特色的艺术品种。
![](https://p1.itc.cn/images01/20220726/2bc1461dc3af40e5a435f6710a986dd6.jpeg)
2007年5月,粤北采茶戏被列入韶关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https://p2.itc.cn/images01/20220726/7485d5451393467aa79989eb62144036.jpeg)
同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https://p2.itc.cn/images01/20220726/143df9016a3542ad9f9a5ffb133d008d.jpeg)
2011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https://p7.itc.cn/images01/20220726/6acfb01a006d44988059fb5c9192ccd6.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