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953340 ![你的UID不是靓号,点击查看UID信息](hack/uidsell/image/dl.gif)
-
- 注册时间2010-10-06
- 最后登录2025-02-07
- 在线时间75968小时
-
- 发帖116730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
- 金币9438
- 道行5233
- 原创76
- 奖券1751
- 斑龄0
- 道券172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953340 ![你的UID不是靓号,点击查看UID信息](hack/uidsell/image/dl.gif)
- 发帖
- 116730
- 金币
- 9438
- 道行
- 5233
- 原创
- 76
- 奖券
- 1751
- 斑龄
- 0
- 道券
- 172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75968(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6
最后登录: 2025-02-07
|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1-08-12)
—
你很少会看到一辆摩托车会在雨天还会拧最大的马力飚过泥路。手把一拧,马达轰鸣,在泥路之间留下一条清晰可见的轮胎印,而飚车人从来潇洒不回头。如果你见过,那么很大概率是看到云南人在飚摩托。 △ 车大家自行体会一下……尤其,是去摘菌子的云南人。 云南高手,都是飚摩托车去挖菌子的。那些曾在泥路上留下身影的人,不用半个小时后就会出现在深山里,挖到第一批新鲜的菌子。 △ 天亮时回程的路还是很泥泞,放大看就能看到开摩托车的当地人(也只有当地人敢这样开)云南的七八九月总在下雨,除了看雨就是听雨。不过,雨下得越大、越久,他们也就越高兴,这意味着老天爷在给他们下钱。你喊他们十点吃早餐,或许都没人理。但你一说六点摘菌子——他们会在天还没亮的四点,就出现在你家楼下。如果那天晚上下了雨,三点就到了,更少不了人手一辆摩托。 △ 一开始还是公路,然后就变泥路……他们一支大队伍好几十号人,左手拿着手电筒,右手支着一木棍,脚上踩雨靴,背上一只破竹篓,冒着月色就出发上山。其中有大人也有小朋友,总之人越多越好。但有一样不变,队伍里走在前头的一定是当地老大哥。 走到半山,会有一个简易帐篷,早些年就搭好的,专供休息用。山里的雨总是一阵一阵的,这会儿刚好又下雨了。他们才去到棚子里吃早餐。一个盆子里,装些野菜,几个饼和一盆米饭,放块腊肉,这就是所有人的粮食了。当地人还会喝几口酒。吃完了,一群人再浩浩荡荡地继续往深山里走。那些当地人说,“我们去年埋下的宝贝还没被人发现。” △ 棚子里往外拍——让我们不要随便走,怕踩坏了菌子。这次的“寻宝之旅”,除了当地人外,其他人都不知道“宝贝”到底藏在哪,藏了啥——具体的位置只有他和家里人知道,别人是不知道的,生怕被别人发现了他的宝贝。其实,他们在这次“寻宝”前,从没带过外人上自家的山。没人带,根本上不来,也不懂路。 △ 一般来说,这种白色的菌子最容易发现。山里的环境,比想象中更恶劣——路特别泥泞,特别滑,穿着雨衣但衣服都湿了。身手矫健的,都是当地人,命令大家上山一定要慢走,要抓着旁边的大树。去年就有几个人这样滚下山了。 当雨开始变小,环境越来越熟悉。当地人的心情就越来越兴奋,队伍里的士气也越来越高。老大哥停下对“长满一地的宝贝”说,这些都是“钱”啊,越说越开心。 “哎呀你小心点,那块地不能踩!这里有!”当他们越爬越高,背上的汗和地上松叶越来越多时,他们就到了自家“菜地”……气氛变得热闹,众人眼睛也开始“真实发亮”—— 作为一枚真·菌子爱好者,城城已经连续好几年这时候跑到云南了。目的,就是为了一直吃菌子,吃菌子,吃菌子。![](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3/C9B6F7DF3B8F3C20666C0747843A6814C4A6EB95_size149_w1080_h684.jpg)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3/47D62E17A57D045DA5291FD8D9D1D7136B8AC29D_size991_w600_h344.gif) △ 看到图片,口水都要流下来……去年,太久没出门的城城跑到云南住了半个月。突然有一天,事情发生了转折——转眼到了吃菌子的季节,民宿老板知道我爱吃菌子,让我跟他们一起去家里人包下的山里挖菌子!说到菌子,云南的野生菌才是云南人的集体信仰啊。每一口都能戳中云南人的G点。![](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3/CA47B2A22B52A040B1DB10ECDE80ABB951D3954D_size120_w1080_h757.jpg)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3/CA47B2A22B52A040B1DB10ECDE80ABB951D3954D_size120_w1080_h757.jpg) 自打云南菌子在《舌尖》里火了,都是专程来吃菌子的人,要说外地人上山一起摘菌子的,还真没几个。上山前,老板说摘菌子得凌晨去,晚了菌子都被挖了。还没到四点,“起床啦,起床啦,山上有钱可以捡啊……”我坐在民宿老板的摩托车上,跟着大部队一起进山。坐摩托车有个好处,汽车不能到的地方,摩托车都能到。眼看着前面的大泥坡很高,没想到一拧油门就飚上去了。速度之快,我们到山上很久,后面坐车的人才慢悠悠地来。 △ 总之,我一定要上坡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3/E2F94EF42195C111F82B5B71206FD09FAA37CA77_size1942_w1080_h1080.png)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3/808DB531A88CE61BB3A8B63684F0AEDBC611ADB4_size124_w1080_h721.jpg)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3/370A3B87D8F4FFA6143ED914049A5AFB77E72692_size133_w1080_h716.jpg) 城城作为一枚吃货,吃得多,亲自上山摘菌子倒还是第一次。也是那次见到了野生的,还住在大山家里的各种牛肝菌、鸡枞菌、羊肚菌、见手青、松茸……![](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3/48762FE9E4209C8F2DB0D118B3152B212761C341_size106_w1080_h720.jpg)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3/1B9895F1009082FFD45D6B85C32EF5407A7556B0_size135_w690_h517.jpg) △ 大家框框里的菌子。挖到这些菌子时,和我们一起去的菌农们都超级开心。因为这些菌子爱吃的人多,价钱卖得高。那天我们很幸运,挖到的都是比较有名的菌子,连习以为常的当地人也惊叫不可思议,说我给他们带来了菌子季的好运。 也正是城城亲自摘了一次菌子,才明白吃菌快乐和摘菌的难,不能成为正比。山里常常下雨,路也难走,太阳一晒,身体冷热交加。而且没有当地人带路,在山里特别容易迷路,手机也没信号,很危险。 △ 带头大哥发来平时的照片,天都亮了还不一定能摘到菌子,那天的他们框框都是空的除此之外,还有各种蛇和怪虫怪鸟出没,真的是心惊胆战。当地人说,遇到了蛇不用怕,还可以抓回去加餐……原来民宿老板泡的毒蛇酒就是这么来的……但幸好,大自然也用菌子来抚慰云南人的灵魂。 有时路过好几次的地方,眼看一点眉头都没有。但下山时它立刻就原地冒了头,还个个都很饱满!![](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3/57EF4A34C215657C56109878677820D8C071974D_size97_w1080_h810.jpg)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3/2B4303847172E6F004C21641E647C5A0A3852061_size165_w1080_h733.jpg) △ 很少见有这么大的菌子所以,那天我们每个人竹篓里都是满载而归。![](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3/2D1740255E0DECDA336AACD53ABBF3EB395E1B60_size1993_w350_h198.gif)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3/F831DD58908DD877A25F8126F2AC3B9C1C0750C6_size1074_w400_h307.gif) △ 很多很多很多很多菌子!那会儿大家可高兴了,尤其是当地人。今年雨水多,菌子可以多摘些,卖了点钱补贴家用。 回到山下,早早在等候的菌贩都围了上来。问卖不卖,因为菌子季刚开始,开出的价钱都好高好高的。![](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3/C3B57241AD889BC82F8ABDC0DDB3D4C5698F881F_size148_w1072_h708.jpg)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3/F79B3C8DD93252B7293AB22CE1754FAE5CB354CC_size105_w1080_h754.jpg) △ 卖一些,留一些本来菌农们想着菌子要留给我和民宿老板吃,我们让他们卖掉挣点钱,今天陪我们上山也辛苦了。我们自己也留了小部分吃。卖掉菌子的菌农,一脸开心。难怪老板说,菌子决定了云南人一天会不会快乐。![](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3/3CED43FF8596F0E6B31B427232651FE5CD4EB28E_size46_w641_h446.jpg) 那段时间的云南人,生活乐趣就是看雨、听雨以及“一直爽”。城城说的“一直爽”。是指云南人一年一度聚众吃野生菌的季节。云南人不是在吃君子的路上,就是买菌子的路上,要不就是摘菌子的路上。没有任何事能阻挡云南人吃菌子的脚步,就连买代步工具都先要考虑方不方便上山摘菌。 说实话,云南人其实非常欢迎大家去玩,除了七八九月——怕大家把他们的菌子吃光了。今年雨水比往年多些,快乐时光也变得更长了一点,但要再下几场雨,吃菌狂欢季就要过去了。 最让我和云南人民念念不忘的,一定是鸡枞、牛肝菌、见手青……以及松茸。松茸,也是每个人在菌子季里都要吃的菌子。每年夏季,雷声阵阵,雨水穿破云层拍打着云岭大地之时,各种野生菌占据了云南菜市场的半壁江山,来逛的人几乎都是买菌子的👇🏻 △ 菌子季的云南菜市场。图/ @云南网大部分时候买和卖的都是当地人,因为——外地人一般是坐在餐馆里等吃菌子。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云南的野生菌,能多成啥样。![](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3/C11240C6DF5136E54EA9EBB7C2BD5B18D3570F10_size135_w1080_h716.jpg)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3/8B0047F58E3E4D8FBA8BDEDD7B848F1A7BD747AF_size93_w1080_h716.jpg) 菜市场里各种五彩的野菌子,都是打打“牙祭”。唯独松茸是例外,一种当地人让见惯了菌子后,还能视它为“宝藏”。 △ 香气很特别,口感结实!它有独特的香气,几米之外就能闻到一股带有松香和花香的奇异香气,以及和独特的纤维结构,吃起来口感非常不一样——有吃鲍鱼的嫩滑感,也有吃嫩笋的爽脆感。 《舌尖上的中国》大家都看过了吧?让人印象最深刻的食物,便是松茸了——“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除了最简单刺身,烤、煎、炖、炒、焗、焖……都能把松茸骨子里的鲜味,体现得淋漓尽致。![](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3/A48976529DECC65E3A5367D3CE159A75B57B216D_size1913_w400_h225.gif)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3/5D18A7385E9C9651CF42431E566A2DE39EFE0DD6_size4265_w640_h368.gif) 但想要吃到松茸也不太容易。就上次我去摘菌子,好半天才找到一颗松茸,老大哥都激动得叫了出来。我们围着那颗松茸,像是粉丝见面会。也是那次我从当地人口中了解到松茸的故事——以往鸡枞啊见手青啊这些菌子,雨水多的时候,能长好几次。市场上也总是有卖,今天吃不到,明天肯定能。随着人工繁育技术的进步,很多菌子都能人工培育,天天吃菌子的日子指日可待。 可偏偏松茸傲娇地有“自己的想法”,人们对它完全没办法——【无法培植】云南有几千种菌子,只有松茸无法人工培植,只能在野外生长,数量有限;【生长得慢】平均每颗松茸要花5~6年时间生长:虫咬了不长;雨水多不长;土质不好不长,娇气得不得了;【采摘难度大】采摘时菌的根部没处理好就不会再长,上次我们挖松茸候,刚挖出来立马就要盖好,避免破坏了生长环境。![](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3/BD341D396AFDB537D9E6C44C9939CFD5AC541C67_size1748_w499_h261.gif) △ 每次挖松茸都要非常非常小心每一颗松茸在和人类见面前,至少在深山蛰伏了5年,1825天,2628000分钟,157680000秒的时间……正因为味道鲜美和珍贵,松茸价格也年年水涨船高。很多人在四五月份就开始预订今年的松茸,手慢了就要颗粒无收。 以前菌农还会自己吃的,现在舍不得了,松茸年产量锐减到只占菌子数量的5%,早早就开始供不应求,菌农摘到就差不多要下山趁新鲜的时候卖。老板说我们那次算是幸运的——“半夜下了一场雨,加上山上的松茸刚刚在成熟的时间”“想碰到合适的时机,不容易”在松茸成熟的48小时内就把它摘掉,这时品质和口感是巅峰期,不然就会老掉枯萎,口感变差。 所以,摘了松茸后有“最珍贵的2880分钟”的说法。要是不走运,走几里山路只能找到一颗,品质差就不能卖钱了。尽管菌农多年的采摘经验摆在那里,哪儿菌能摘,哪儿有菌窝,菌农都了然于胸,如同逛自家菜地一样。唯独摘松茸,还是要看老天爷脸色——【一半靠运气】从破土到开伞只有短短几个小时,往往一场雨打下来,松茸就开伞了,口感和香气都相差甚多; △ 左边是未开伞的松茸,口感好品质佳;右边是已开伞的,口感和品质会差很多。【一半靠经验】松茸大多藏匿在落叶和草丛,一个擦身而过就是告别。每一颗成熟松茸都非常珍贵,“菌中之王”也不是空穴来风。今年松茸产量确实少,价格也一直都在涨虚高,搞得大家都来分一杯羹——城城朋友圈里好几个平时卖衣服和小首饰的代购,今年也开始卖起了松茸……松茸价格被炒起来,想尝试的吃的人买不起,想复购的也不舍得。网上卖的价格区间大,品质没人敢保证。去年有小伙伴在网上买,规格、数量和卖家秀根本不是一回事,打着“你想吃,但下单时却告诉你松茸品质不稳定”的法子,被坑惨了。每年越到这时,就越要警惕商家哄抬市价,以次充好。![](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3/CA5505C3AF5696C330C3657D3ADC2837616AC044_size90_w1080_h720.jpg) 往年,松茸有一半都是出口到海外的。今年因为疫情出口受到重创,即使菌子季过半了仍有得出售。直到九月底山上都会有松茸冒出来,每一箱松茸都是新鲜挖到然后包装寄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