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627269 ![你的UID不是靓号,点击查看UID信息](hack/uidsell/image/dl.gif)
-
- 注册时间2012-09-03
- 最后登录2025-02-07
- 在线时间34145小时
-
- 发帖295636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1980
- 道行40005
- 原创108
- 奖券0
- 斑龄0
- 道券0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627269 ![你的UID不是靓号,点击查看UID信息](hack/uidsell/image/dl.gif)
- 发帖
- 295636
- 金币
- 1980
- 道行
- 40005
- 原创
- 108
- 奖券
- 0
- 斑龄
- 0
- 道券
- 0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3414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5-02-07
|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1-07-22)
—
比起伟大的机器宇宙,更像一个伟大的思想“当我第一次站在月亮上看到地球时,我哭了。”阿兰·谢帕德,1971年2月,彼时他正在执行阿波罗14号月球登陆任务。是的,我们从未停止对于星辰大海的探索,并在探索中寻找答案:于浩瀚未知的宇宙中,作为人类所存在的意义。我们是宇宙的一部分,它的故事,就是我们的故事。![](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0/3386014DCF2610ADD4158EBC3D2E413867A5ED7F_size3690_w640_h360.gif)
上海天文馆全球最大天文学博物馆上海天文馆耗资6亿,历时4年7月18日开幕将宇宙浩瀚融入建筑细节,项目由ennead建筑事务所设计合伙人Thomas J. Wong主创设计,旨在营造沉浸式体验,让游客与天文现象直接互动,并通过对比例、形态以及光线的处理,提升人们对于天体运动的认知。![](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0/C4DCB811A887F88DB9ABCED5DA6ADFAB5C62BE64_size152_w1080_h715.jpg) 作为上海科技馆分馆,上海天文馆总规划用地面积5.86公顷,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天文学主题博物馆。让建筑本身兼具教学意义 建筑概念图“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可以将天文馆的功能和建筑实体完全融合的存在,让建筑本身兼具教学意义。” Thomas说。![](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0/92AC1098127C0FFDC51B58B93E63E83C0C11F97F_size86_w1080_h608.jpg) 感受星空、理解宇宙、思索未来建筑外形借鉴宇宙运行的基本原理。灵感源于他希望将人们内心对天文的认知融入到设计中,让游客在迈入天文馆之前便能从建筑外观完整地获得这一体验。在参观尾声,通过直接与星空接触,还可以感受宇宙的浩瀚,整个旅程都离不开建筑本身的支撑。![](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0/ABCFEF6A8C5842972464A482CAF1D8523BEDA7AD_size154_w1069_h1743.jpg) 引“三体”入建筑真实反应宇宙ennead提出了一个宏大的设计理念,即摒弃直线或直角,真实地反映宇宙的几何形态和天体运动的动态能量。 项目以优美的螺旋形态构成“天体运行轨道”,又借由圆洞天窗、球幕影院和倒转穹顶三个圆形元素构成“三体”结构,分别代表太阳、地球和月球。![](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0/C2B8F4EE3F7F7FC6E6CCE6367B5160A0D62A4017_size93_w1080_h710.jpg)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0/DB141A1A3ECB65015A2480187946A93C9CB3A95C_size92_w1080_h707.jpg) “我们从物理学经典的‘三体问题’中汲取灵感,在设计上着眼于太阳系内天体之间由引力所产生的错综复杂的运动轨迹,并将这一理念在天文馆弯曲的外观、狭长的带状建筑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设计师说。 展现轨道运动的形式化抽象圆洞天窗对一些人来说,一颗星星就是一个太阳。 圆洞天窗概念图 位于天文馆主入口处,阳光穿过圆洞时会在地面形成光斑,且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移动,光斑也会随之移动到地面的入口广场和镜面水池,以记录时间的流逝。日光会通过圆洞天窗投射到天文馆入口广场的地面上,当光斑与地面圆形标志完美重合的时候,就宣告着夏至日正午时分的到来。整个圆洞天窗好似一个日晷,无时无刻都在捕捉光影,记录时间。 倒转穹顶位于天文馆中庭顶部,设计师采用了一个巨大的倒置玻璃张拉结构,人们置身其中,可静观天空,思考宇宙。 倒转穹顶概念图作为参观之旅的高潮部分,倒转穹顶能够“屏蔽”城市的喧嚣和周围的一切,将注意力集中在包罗万象的天空上,享受与宇宙的真实邂逅,并为天文馆体验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0/B257E6F10CD9C9AD2B7246376D8951632C508ECC_size103_w764_h1271.jpg) 此外,倒转穹顶的下方还设有720度螺旋形坡道,从主建筑自然地向外延伸出去,象征着星系的旋臂,并将游客的目光逐渐吸引至建筑的顶端。 天象厅球体球幕影院的所在地,其球体建筑有一半悬浮于地面之上,且借助于最小化可视支撑,游客能够轻松体验到失重或反重力状态的感觉。 天象厅球体概念图![](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0/8AA6A1E2E46DF4B09610D48917E65CA3FB6EE526_size109_w1080_h707.jpg)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0/E595A34F9A6BD4639EF7A72BFCDF174FC9559442_size1225_w1080_h706.png) 球体形态的设计参考了宇宙的原始形状,正如通过辨别太阳或月亮的位置可以获得方向感一样,天象厅球体也可以作为游客永久的方向参照物。 球体的形状不仅来自于设计元素本身的要求,也是对天体原始形态的一种抽象展现,其顶端嵌于天文馆较低裙楼的屋顶之上,整个球体宛如从地平线末端冉冉升起的新星。 当环绕建筑行走时,球体将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仿佛正从其他星球逐渐靠近这一新的星球,且置身于球体下方时,还会体验到失重的感觉。 项目摄影:Arch-Exist存在建筑、Yihuai Hu胡艺怀 “我们致力于创造一个让参观者能够清晰了解更多天文现象的物理空间,正是这些现象让人类在地球上安稳存在。另外我希望人们能够心怀一个普适性理念:人类的所在之处,与那些近在眼前远在天边的一切息息相关。面对来自宇宙的威胁,人类应该同时认识到地球带给我们的财富,并承担起爱护地球与彼此的责任。”![](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0/77792981A2526ED8FC5ABF78C3DE6980EC818793_size74_w1080_h817.jpg)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0/C06FE43DD960AA6E4C7036D51FE63139EF5C09F7_size73_w1080_h817.jpg)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0/82B13439F5E0A556DBD18B56B8610C3EBA964037_size33_w1080_h648.jpg)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手稿![](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0/9BD1995E572C27B7186E04F2F5260F94781A9C2E_size80_w1080_h551.jpg)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0/6A42522E27C4126FBA8088B3B658B3A67636B812_size82_w1080_h818.jpg)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0/9BD1995E572C27B7186E04F2F5260F94781A9C2E_size80_w1080_h55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