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2-08-25 07:02 |
此次去昆明。
我们专程来了趟书店巡游。 也就是一座城市出名的书店们, 我们挨个挨个走下来。 因为西南联大的背景, 尽管是人满为患的暑期, 这座春城依然有着坦荡的情怀, 和对文化的热情。 都说春城无处不飞花, 但当我们走进老城腹地, 简直可以说成是春城无处不成文。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641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2_35/77909C47BABF5134B648562E0DD64D955F411B5E_size153_w1080_h641.jpg) △ 昆明的路牌,文字打头的真不少 文化巷、文林街、文明街…… 到底是老昆明。 我们也便穿梭在, 五华区这些「文」字头的街巷之中。 路过先生坡。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1350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2_35/95CB56384905D365192453556043F1116B66283E_size213_w1080_h1350.jpg) △ 翠湖旁的先生坡 路过原西南联合大学附校。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809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2_35/3FFF58DCD6A2FD30B8FA711BEF3C528E2814BAF1_size208_w1080_h809.jpg) 一路追寻到正义路, 昆明老街, 而后找到了我们此行的白月光。 东方书店。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719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2_35/8C4ABC57505E9424185888B75B143BEF24EB392B_size134_w1080_h719.jpg) 东方书店,始于1926年。 是昆明最老的书店, 也是当年的一众文化名人, 林徽因、闻一多、朱光潜、李公朴等的常去之处。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810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2_35/097B0FE2D040CEEB7C393B354939389399C86132_size151_w1080_h810.jpg) 即便到了现如今, 书店门口的下午茶, 还有着汪曾祺先生的印记, 乍一看到,也有了满满文人的趣味感。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1439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2_35/DA47CD65D83B9477C590EA62A920DC0FDD14C95D_size239_w1080_h1439.jpg) △ 我们刚吃完午饭,没吃上汪曾祺版的下午茶,是个遗憾 书店的创始人王嗣顺先生,是昆明本地人。 当年是云南省保送进清华的预科生, 后转入北京大学英语系。 曾是胡适先生的学生。 受东西文化思潮碰撞影响, 1925年,王嗣顺先生从北京回到家乡昆明。 就有了这家书店的故事。 后来,因为西南联大迁址昆明, 一大批文人和名师齐聚春城, 这家本就选书特别思想前卫的书店, 渐渐就成为了大家聚集地。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810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2_35/2BC04044CC8BBB3F114D6490680463AE0A43E44D_size130_w1080_h810.jpg) △ 很多人在这里许下心愿 书店门头不大,三四人并排的距离, 但走进去, 豁然开朗。 尽管在2018年,李国豪先生重新修建了这家书店, 但风格和气息与旧址完全没有改变。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720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2_35/CB61DC24C097B0231CA20DDD3CB877AE8EED9C73_size133_w1080_h720.jpg) 店内的右手边和吧台上方, 是抗战时期,经常到访的名人照片和合影。 我们熟悉的林徽因、张爱玲、闻一多、钱钟书,甚至周旋都在。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810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2_35/02FEDEAE34A3A678176698753817A779D64ACA6D_size139_w1080_h810.jpg) △他们的时光,多美好啊 随处可见的, 是当年的书信和随笔。 文人与文人之间的心有戚戚焉, 穿越时光来到了如今。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1439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2_35/2D8A5107EFF0819CA7566CF77C5A09AD781DC811_size138_w1080_h1439.jpg) 走上二楼, 是由旧书和古籍堆砌而来的「书山」。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1439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2_35/4A5056AA03AF52A2D9FEF1A055A7EFA0DA85D263_size295_w1080_h1439.jpg) △ 这书山,肃然起敬 是真的书山。 不是某些书店用来装饰的空壳美陈。 毕竟,东方书店的选书,是出了名的「严格」。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1439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2_35/DCBC0ACE1AF92CBE712011CF14854AC3B1A22905_size246_w1080_h1439.jpg) 几十年前, 早在王嗣顺先生选书时,就已经颇为独到。 当时,书店专售“三民主义”等进步书籍, 也收售古旧图书, 不少行将绝版的文库书籍,在这里均能寻到伯乐。 这也是当时口碑流传的佳话。 现在,李国豪先生于东方书店的选书, 依旧是我见过的最有眼光也最有风骨的标杆。 东方书店一直秉承着八不卖的原则。 心灵鸡汤不卖、成功励志不卖、成仙修道不卖、禁闻野史不卖、厚黑谋略不卖、发财宝典不卖、养生保健不卖、算命卜卦不卖……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810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2_35/36AE34EAF6885D3EA7430BA94E0BEB9A97DDEFB7_size111_w1080_h810.jpg) △非常显眼的八不卖 图 by 黄大宝 这八不卖, 简直让我们恨不能为其鼓掌叫好。 等到登顶二楼, 渐渐发现这里的选书是真的精妙。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1439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2_35/AB8EB0E15DF93F957862904253EC0B1F5EC302FA_size284_w1080_h1439.jpg)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1439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2_35/3A4A67CB83D060372559C91C93639BB416936895_size212_w1080_h1439.jpg) 复古的布置和老物件的怀旧, 不过是东方书店的文艺外在, 真正的精神内核, 是在于书籍的尊敬和严格。 无论是经典巨作的版本选择, 还是小众书目的内容筛选, 抑或作家新书的推介, 东方书店,秉承着百年来的风骨, 从来不追随大流, 随处可见书店老板个人眼光的痕迹。 即便在这个时代, 独到,就意味着孤独和艰难。 在许多独立书店纷纷倒下的如今, 东方书店的坚持, 让我们分外感动。 这是昆明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也是中国人对于文化最持久的守护。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810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2_35/0E19B4C0AE3D1E0F19CA3001007C6C05ABB29D26_size142_w1080_h810.jpg) △图 by 黄大 宝 「总有人是极其热爱书本的。」 整个下午, 我们在看到了不少聚精会神的市民。 手不释卷,满心欢喜。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1439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2_35/97DEACA068509DD7A68BBB01308C0B841655AE94_size225_w1080_h1439.jpg) 二楼还有不少书室自我存档的藏书, 存放于此,不能售卖,只供借阅。 我们在此逗留了整个午后时光。 供读者看的试读书极多, 慢慢翻看, 并没有消费下午茶的我们, 也可以坐上很久很久,并没有人来打扰。 这对于爱读书之人来说, 简直是最贴心的照顾。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810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2_35/38F378DFC4A9D0C7D53C491897C30EEAA07C8E4A_size125_w1080_h810.jpg) △向着明亮那方-盲选礼包 图 by 黄大宝 我们挑了几本书, 另外还挑了一个书籍盲袋——向着明亮那方。 盲袋上写着: 「生活中的艰难比比皆是,没有人能够命运的宠儿」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1439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2_35/571AA41874C0FE48AC83979DE3154400EB0C0C21_size264_w1080_h1439.jpg) 回到家打开, 发现是《杀死一只知更鸟》难得一见的, 图像小说版本。 超级惊喜。 总觉得是窥探到了我带着孩子的缘故。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1353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2_35/FDE26C296297FA1493AEB130C20D403203037881_size120_w1080_h1353.jpg) 随即附上的,还有李国豪先生的一封信。 他写到了王鼎钧先生的一段话—— 「这个准许人人读书的时代,鼓励人人读书的时代,就是我们的盛世。」 是的,还存有这样的书店。 确实是我们的盛世。 引用另一家书店老板的一句话—— 大家对于知识的渴望,终究是存在的。 对了,还有个有趣的巧合。 总有人拿伦敦那家有名的东方书店, 和这一家做比较,甚至误解是同一家。 追溯了两家的历史,也确实感觉心意相通。 伦敦的东方书店。 经历了四代人, 现在仍然静悄悄地在大英博物馆后门的小街上, 看云卷云舒,雨落雨停。 昆明的东方书店, 即将迎来百年的荣光, 几十年的时代更迭, 也看尽了这历史的涤荡。 我们总是舍不得走, 若不是差旅的缘故,恨不能挑一堆书抱回去。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1440_ablur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2_35/A454E1D063911E42E720ACCF6C774471AA1CC253_size286_w1080_h1440.jpg) △还有人真正爱书,真正读书,就是我们的盛世 图 by 黄大宝 现在,「东方书店」的牌匾, 是昆明诗人于坚的题词。 我们在书店也看到了于坚老师2018年的书。 很巧,他刚好写的是云南的建水。 他说这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生活范本。 不仅栖身,而且养心。 是诗意地栖居, 用云南方言说,就是好在。 更是恰到好处。突然觉得,用这个来形容现在还坚挺存在着的书店, 让人安心,让人诗意地栖居。 好在。
![](https://d.ifengimg.com/w1080_h721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2_35/3A4E38DFE4CA067D12200BA78533D28D1676BDF9_size64_w1080_h721.jpg) 临近黄昏, 我们离开,去对面二楼寻吃食。 有一扇窗,正对书店。 看着对面落日的光辉洒进门厅。 依然有些唏嘘。 那些个百花齐放的年代啊, 终究是, 过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