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梯山石窟被称为中国“石窟鼻祖”,看过了洛阳龙门石窟的我,来到天梯山还是再一次被震撼了。传说《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吃人参果的地方,就在武威天梯山。 ![](https://p2.itc.cn/images01/20220503/1346236da44547dc8fccbe82025e00bd.jpeg)
今天算是第二天在武威,感受起来以为过去了很久,我们一早就驱车来到天梯山石窟,石窟外的黄羊湖特别的好看,湖水平得好像一块镜子,外面的叶子都已经是深黄的颜色,好一派秋天的景色。 ![](https://p9.itc.cn/images01/20220503/8032f03fdb0c4ac8a587316ae8ecce7f.jpeg)
我们来到这里以后就首先观看了武威的非遗表演,河西宝卷是丝绸之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河西走廊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https://p3.itc.cn/images01/20220503/b112ac1f1d5e4294b63741ca5d60cc5d.jpeg)
![](https://p4.itc.cn/images01/20220503/a01ca35332824312942af53b0d13722b.jpeg)
![](https://p3.itc.cn/images01/20220503/e8fd6e7dfb2145f3aecf13ba21e91666.jpeg)
宝卷在河西的分布面很广,涉及二十多个县市。文化落后、交通闭塞的广大农村,是宝卷流行的主要场所,武威民间流传和保留大量的宝卷,据调查约有200多种,听到名称的更多,大约有300多种。 ![](https://p8.itc.cn/images01/20220503/d8fdbe75b3da4149afa8ad8d1ef50a7c.jpeg)
武威“宝卷”的脚本大多是木刻板和手抄本,八十年代初期也出现过一些油印本。内容基本上分为三类。一是反映佛教题材的。二是根据神话故事传说故事编写的,三是反映社会和日常生活的语言故事的。 ![](https://p7.itc.cn/images01/20220503/a1ef5df50e8341159d3ecc43b943e1f4.jpeg)
望着面前满眼的满眼秋色,空气微凉,耳畔传来似懂非懂的说唱声,仿佛又回到了遥远的过去。 ![](https://p9.itc.cn/images01/20220503/63c6891e0ae04ae09b6c587471469452.jpeg)
北方的文物遗存众多,而西北的石窟则是我最为喜爱与向往的一类。石窟与壁画的美给人一种沉静心灵的感受,面对这黄土色的巨大石窟,大概每个人都会心生崇拜吧。 ![](https://p4.itc.cn/images01/20220503/4e5c43eb6c8b4acc83bcdb8b479afbc2.jpeg)
![](https://p7.itc.cn/images01/20220503/bdb20cf3180e4c77bb99f22c72574fe9.jpeg)
天梯山石窟被称为中国“石窟鼻祖”,看过了洛阳龙门石窟的我,来到天梯山还是再一次被震撼了。 ![](https://p6.itc.cn/images01/20220503/75593c8203494b71936a43eddbd300c5.jpeg)
![](https://p1.itc.cn/images01/20220503/15dad903b8174b2cb2c798d9a25ef310.jpeg)
![](https://p2.itc.cn/images01/20220503/31d3ef4cbddb43dba4f7b674404a17a9.jpeg)
![](https://p3.itc.cn/images01/20220503/036015570e3f403d8fcd19f143fa3181.jpeg)
天梯山石窟,亦称凉州石窟,俗名大佛寺,又名广善寺。位于武威城南约50公里的一条山脉上,地处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面临黄羊河水库。天梯山作为祁连山的一条支脉,东临金龙山,南对观音山,北开水峡口,西接冬青顶草原。 ![](https://p1.itc.cn/images01/20220503/c25204541b9347b48406080809dfff67.jpeg)
天梯山石窟的开凿,使西域高僧接踵而至,他们在凉州讲经说法,翻译佛经,使天梯山石窟盛名日盛。其后,隋唐各代陆续开凿,西夏至明清仍有重修。后因历代战乱,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再加上洞窟的崖壁是石质很不坚实的红砂岩,石窟残损严重,特别是1927年的大地震,对天梯山石窟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大部分洞窟被震毁,塑像壁画受损。到解放初,仅剩18个窟。 ![](https://p6.itc.cn/images01/20220503/1406d6e4ae464904a30d6b6e80e77269.jpeg)
在1958年的时候,武威决定兴修水库,千佛洞一层、二层均属淹没范围。为了保护这一批珍贵的文物,经国家文化部批准,甘肃省人民政府同意,由敦煌研究院和甘肃省博物馆组织专家对除沿山雕凿的13号大佛窟外的其他洞窟彩塑壁画进行了清理搬迁。我们现在唯一可以看到的13号窟有大坝围起来,人们可以走到大坝的底下去一睹大佛的风采。 ![](https://p1.itc.cn/images01/20220503/da2b80e3567c438bb7bfa0da08bce097.jpeg)
最大的13号洞窟残高30米,宽19米,深6米。窟内有释迦牟尼造像1尊,高15米,宽10米,大佛左右两旁有文殊、普贤菩萨,广目、多闻天王和迦叶、阿难等6尊造像,造形生动,神态威严,形象各异。窟内南北两壁上绘有大幅壁画。 ![](https://p1.itc.cn/images01/20220503/85324e28005648348de58d8d821cbc1b.jpeg)
南壁为云纹青龙,中部为大象梅花鹿,大象背部驮有熠熠发光的经卷,下部是猛虎和树木花卉。北壁上部绘有青龙;中部绘有白马、墨虎、菩提树,马背上经卷闪闪发光;下部绘有牡丹花卉。整个壁画笔触 ![](https://p6.itc.cn/images01/20220503/e0a61908f78841c0af74c4bd584d4a8b.jpeg)
天梯山石窟是这趟武威之行最美的所在,黄羊湖周围的树林已经染上了金黄。离开天梯山石窟之后,绝美的自然风光也让我们久久驻足,不舍得离开。 ![](https://p8.itc.cn/images01/20220503/efb467fe62844b4fbf409370ed0a65a8.jpeg)
![](https://p8.itc.cn/images01/20220503/2c84a8b37004472898e97f7d4a55dec6.jpe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