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虎 |
2021-10-23 08:26 |
江南深秋,西塘古镇。
又将迎来一年中最热闹、亢奋的时候。 距离2021年第九届西塘汉服文化周,不到10天。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43/C5C5930D6DA61F08E30807A2EFE466AB47A0F759_size118_w1080_h720.jpg) 新月最近一边忙着发帖找同袍,一边心急如焚,盯着官方售票。 她请了三天假,订好酒店。 计划30号从广州出发。 “官方一直没公布票,大家都焦虑得很…… 酒店房价翻了几倍,想找个同袍一起分担…… 请假难,还差点被老板开除了。” 这是她第三次参加汉服文化节。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43/355C2994ADF15775175AB48E70DC8B90C9516ECA_size107_w1080_h720.jpg) 入坑汉服4年,算不上特别资深,但也为汉服“倾家荡产”过。 每个月咬牙入手一套汉服300+、头饰200+/个(不同的衣服搭配不同头饰),一年下来是好几万。 新月说母亲一开始不理解,打开衣柜,看到满柜子轻飘飘的衣服总是拉着脸。 “慢慢的,日常穿着完全被汉服占领。从春装到秋装……身边人也都习惯了。” 当汉服成为日常,逛街、吃饭、旅游、滑冰、蹦极…… 走在大街上,也不再是吸引诧异眼光的工具。 这一届年轻人功不可没。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43/32DA252BFBC13418466E9E1FDAE585307CEFD3B5_size97_w854_h1280.jpg) 新月觉得这几年,汉服真的出圈了。 身边喜欢汉服的人越来越多。 她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她们互相称为“同袍”。 据艾媒咨询《国潮经济发展报告》预测: 到2021年,中国的汉服爱好者将近700万人。整个市场的规模,达到101亿元。 “也许是披着床单的孩子长大了... 也许是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强。 喜欢自己民族的东西,才是我们当下的潮流。”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43/AB8A980C4DB6E1A06912B0C7FEA738F5273F5579_size105_w853_h1280.jpg) 《国家宝藏》呼吁每一个人:“守护历史,守护华夏衣冠。” “守护”二字,虽然听起来飘渺且宏大。 但正如新月说: “每年汉服节的西塘,是我不想要错过的第二人间。” 穿汉服,追国潮。 年轻人们,一直都是行动派。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43/7EF551E3729EDAB7B9B19E00793244AFDD66C98B_size71_w1080_h720.jpg) 01 西塘,方文山的汉服乌托邦? 汉服之于西塘,是年度大事。 穿上汉服去西塘,几乎是每个汉服爱好者的执念。 “同袍们在一起,玩的是一场穿越时光的游戏。”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43/B3A2D0D0FE9C44BAE6D47B60F150ADE91897F669_size199_w1080_h690.jpg) 2013年,方文山在西塘发起汉服文化节。 2014年,周董的第13张专辑《天涯过客》MV在西塘拍摄。 方文山执导,将汉服文化周第一次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娓娓道来。 往后的7年、8年,无数人前仆后继。 共同托起了这个,属于年轻人、属于汉服爱好者的乌托邦。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43/0E9F349D78C136D4CE2B78D1E3F8DA5B37400E58_size175_w830_h1280.jpg) 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去西塘赶赴这场盛会。 新月说,激动之余,更多的是紧张。 西塘一改往日江南水乡的温婉; 街上牛仔裤、衬衫、休闲卫衣才是人群中的另类; 大家举手投足间,用心诠释汉服;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43/9A03DDDB76E0928C0E1AE76B923703A0943C3CD1_size128_w1080_h675.jpg) “真的,“梦回汉唐”” 令人震撼的开幕式,身穿各朝代华服的方阵依次亮相。 目之所及,有唐之飘逸,宋之淡雅,明之端庄,以及汉之古朴...... 西塘办汉服文化节,今年已经是第9年。 除了去年因为疫情,拖到11月。 几乎每年都在10月底,西塘秋日最最迷人的时候,招呼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袍们。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43/B481F8260FFBB88649148D2DF7718448CE006C1C_size203_w1080_h718.jpg) △ 汉服文化周现场。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与子偕行” 粉墙黛瓦,广袖飘飘;小桥流水,衣袂摇摇。 汉服小姐姐翩跹游走,身着铠甲骑着战马的小伙策马驰骋,孩童天真欢笑... 去年的疫情并没有对西塘汉服节有太多影响。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43/9FAD4751331CEAC03C51086D177BF4B942A87710_size108_w1080_h807.jpg) △ 汉服文化周现场 反而比往年更热闹,规模更大,穿越场景也更有趣。 有声势恢弘的朝代嘉年华。 那就感觉就像每一页历史书,突破时空,组成了一副活生生的多朝版“清明上河图”。 有礼乐展演,展示释奠礼、乡饮酒礼、拜师礼等传统礼仪。 金声玉振的古代器乐,与立容立声的传统乐舞,在西塘水乡唱响。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43/451EEA17529AAAC402EB385C993033F7EAE68BEB_size141_w1080_h721.jpg) 还有汉服有礼秀,在露天水上T台现场,云裙罗裳,绮罗珠履,镜台妆奁,水袖轻舞,不亚于任何一场时装周。 以及中国风市集。无数传统手作,在手艺人的创意结合下,闪耀着传统与新潮之光。 回忆间,新月已经迫不及待了。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43/733AB9919938297C8E962D185C24944982A67289_size263_w790_h1280.jpg) 02 为什么是西塘? 秋末的西塘,充盈着江南小镇、梦里水乡的古色古韵。 正如唐代诗人韦庄在《菩萨蛮》中所写: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诗中的幻想,西塘都有。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43/C7FF05CB7CC806B9746B09ED94666B344B2F66E7_size100_w1080_h811.jpg) 西塘,古名斜塘,明代建市镇。如今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 吴地汉文化的千年回音,还在砖瓦街巷里流转。 千年石板路下,压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历史上记载,这个小小镇曾出过进士十九人,举人三十一人。 到西塘,沿着石板路缓缓步行,在桥上观望桥下的船,慢悠悠地划过。 躁动的不安,也都在水雾间化为乌有,岁月随着慢悠悠起来。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43/4C24B0EE92A369CC43020259795910A474EB7E3B_size152_w853_h1280.jpg) 方文山在很多采访中,都被问及,为什么选择西塘? 他说,是汉服选择了西塘。 汉服文化必须在这样的古镇,才有味道。 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与汉服交辉相映,才能展示出它独特的美感。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43/C3600B155499690111E55AFF6B45EBBBA1E7C842_size108_w1080_h720.jpg) 西塘有烟雨长廊,河街两侧廊棚都加了顶,遮风避雨。 这是江南水乡的代表性符号。 当你流连于烟雨长廊,转圜于古老的水榭人家,便有了写不尽的诗情画意。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43/64AF21484D7A28328DCCC2E56167D8FF4A110320_size153_w1080_h717.jpg) 当你走进石皮弄,在这个只能容纳一人的小巷子里,“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悠远由心而生。 这里还有纽扣博物馆。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43/26AF2EFEFAECB9040616361967C639BA49002788_size158_w1080_h720.jpg) 历史悠久,花样繁杂。 从汉代到现代,从古老的贝壳纽扣,到华丽精美的饰物类纽扣。 扣子虽小,却扣起了一颗颗中国心。 03 汉服上街,再也不会有250%的回头率了 汉服已是西塘,最响亮的名片。 但汉服早已经走出了西塘,走出了每年10月尾11月初的限定。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43/4442679614B48DCBA54CD8CFEE47D8E183B2AC76_size284_w958_h1280.jpg) “现在穿着汉服走在街上,拿不到250%的回头率了。” 新月说第一次穿汉服上街,每走一步,都感觉有人议论纷纷。 “你是演员吗?你是在拍街拍吗?你是韩国人?这样穿太不方便了吧......大爷大妈看我的眼神,像个250。” 交谈时新月沉默了一会儿。 补充道:“就是那种小时候批床单,扮皇后演公主时,母亲大人嫌弃的眼神。” 以前,穿汉服走街串巷,逛街什么的需要勇气。 偏偏,Z时代的年轻人,最不缺的就是勇气。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43/84D7571FBA078A97C397BC67683D30C535527FEB_size118_w1080_h608.jpg) 他们可以在上海的街道,走一场古今时装秀。 他们可以在故宫,与文化对谈。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43/1D57E25E77EFC1B19DD9F8197489D65CEABF8248_size94_w1080_h720.jpg) 他们可以在成都的太古里,做时尚的文化弄潮儿。 甚至于,他们既能穿着汉服,自信的走上国际时装周。 也能在几乎每所大学里,创建一个汉服社,或是组织一场成百上千人的汉服嘉年华。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43/3BBC48BA1C42304ED3EF7B315F420E6A57161412_size142_w1080_h721.jpg) 在2020年的跨年演讲上,财经作家吴晓波说: “今天的中国,有几百万汉服爱好者。他们的平均年龄在18岁到24岁。” 汉服的价格,最平价的200-300左右,和日常的一套衣服,差不多。 如果是手绣,价格则在8000元-20000元不等。 “60后、70后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工作后拿到工资,第一件事是跑到商场,给自己买一件西装,表示我是一个成年人”,吴晓波说。 但是,如今,一个姑娘拿着工资,想的是去买那件在购物车躺了许久的汉服。 “表示我是一个中国人。”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43/8A5F60092033F7BEEA69C281D4FE787C59C82995_size102_w1080_h646.jpg) 追求时尚,也追求个性的自我表达,是时代赋予年轻的命题。 在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 讲什么是国潮?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教授胡钰说:“‘国潮’不仅是国货之潮,也是国力之潮,更是国运之潮”。 因为国潮之风的背后,是这个时代,最年轻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