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1-10-15 07:28 |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8A24B7AE9CE98DC9197B447DD6C75CF601E359DD_size139_w1080_h632.jpeg) 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的佛光寺东大殿,是极少能代表唐代建筑艺术成就和水平的大型建筑之一,是五台山现存最珍贵的文物;梁思成称其为“中国第一国宝”。 摄影:任超 山西的古建筑到底有多美? 到底有多珍贵? “地上文物看山西”, 山西是中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 且时代序列完整、品类众多、形制齐全, 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宝库”, 可以说: 有一种古建,就叫“山西古建”。 10月以来,山西遭受有记录以来最强秋汛。 风雨中,有些古建筑正受到威胁。 山西加油! 愿三晋儿女和山西瑰宝, 都能平安挺过风雨! 元代以前的中国早期古建筑, 70%以上在山西。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9361A0DF735638C03F2B442CC2073D3203EE962E_size102_w1080_h1227.jpeg) 晋城市府城玉皇庙元代二十八宿塑像之一亢金龙 摄影:赵钢 之所以强调“元以前”,主要因为中国古代以木料为主要建材,直接导致建筑物不能耐久,能留存近千年者根本凤毛麟角;而更重要的,由建筑艺术角度言之,中国古建筑的“柱梁构架在唐宋金元为富有机能者”,到了明清则成“单调少趣之组合”(梁思成《中国建筑史》)——水准也分了高下。 发现晋东南 晋东南地区的古建筑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年代之古令人震撼。这里是山西古建筑最集中之处,也是山西最具魅力之处。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244B526C394642E862B793A1BB0721895FA83A07_size311_w1080_h1679.jpeg) 制图:谢然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EF90FD7E34CAEC69929F3E1B390F0461CBDD7787_size171_w1080_h694.jpeg) 太行山深处,泽州青莲寺宛如世外净土,寺内唐宋彩塑,交相辉映。这样的瑰宝,在晋东南有上百座之多,它们散布在山岭之上、村落之外、河谷之间。 摄影:赵钢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2C50BF85321C7B93921CDBAA0E3E3A054F1A914A_size323_w1080_h1623.jpeg) 晋城市府城玉皇庙元代二十八宿塑像之一翼火。玉皇庙的二十八宿闻名中外,正是因为人格神与代表动物相结合的造型独树一帜。 摄影:孔震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E13B851AF513C1542BBB5DEDD50150F92293E7E4_size123_w1080_h725.jpeg) 菩萨顶是今日五台山的五大禅处之一,为五台山中黄庙之首。现存寺庙建于清代,多参考皇宫官式制度营造。菩萨顶下的塔院寺大白塔建于元代,被视为今日五台山的重要标志。 摄影:白炜明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74825598FE1623EC2B082B57B29F5A7F3CB0C5D7_size123_w1080_h720.jpeg) 泽州县大箕乡小寨圣母玫瑰堂建于1914年,是晋东南最著名的天主教堂之一。该堂建在石质高台上,其欧洲城堡式的建筑风格与周边质朴的太行村落浑然一体。 摄影:赵钢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FC2D706D899C32DE9D8512E6F6757FD30CFB89F6_size374_w1080_h1620.jpeg) 山西陵川县平川村的北魏千佛造像碑。晋东南地区北朝遗刻颇多,尤以千佛造像碑为特色,高平、陵川、武乡均存有类似造像碑,年代大致在公元6世纪初,即北魏太和年间,是研究北魏早期佛教发展史的重要文物。 摄影:赵钢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590E345EC34171C1F901DAB87CCF75266B3BDA2C_size164_w1080_h699.jpeg) 武乡西部多泉水。北良的福源院是以庙前的卧龙泉而得名。卧龙泉,一年四季,喷涌不绝,泻成大湖。这是从福源院东面的高塬上向南眺望,远处可见东晨沟水库。 摄影:赵钢 (以下长图请横屏观赏) ↓陵川县西溪二仙庙是一处保存完整的金代建筑群,是晋东南现存的几十座二仙庙中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座。这八百年凝固不变的风景,曾是宋、金两代界画经常描绘的景象,如今只有在晋东南地区才能欣赏到。 摄影:赵钢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92096D4AA040930D2AE53C6A7F577729C69D03DC_size452_w1080_h2414.jpeg)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F01913E66628C164A184FE1F65AC88C5A5EB3C0B_size195_w1080_h729.jpeg) 古代建筑通常在木构件上涂饰色彩、绘作图画以营造室内的庄严气氛,增加建筑物的华美。陵川县小会村二仙庙大殿建于宋代,殿内的建筑彩画以红、黄色调为主。 摄影:赵钢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AE28F177F2B2184C06927A8B811B454C865F86F1_size98_w1080_h696.jpeg) 平顺县王曲村的天台庵大殿,是中国公认的四座唐代木构建筑之一,其深远的出檐,起翘的翼角,正如一只展翅欲飞的朱雀,韵味十足,美丽动人。 摄影:赵钢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5AE934F4CCBD000564171E5912D260D2BB26B787_size118_w1080_h694.jpeg) 壶关县的真泽二仙宫,背依紫团山,面对翠微峰,现存建筑都建于元代以后,但这里鼎盛的香火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摄影:赵钢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3BDFB41E549BB95008A8A9E5C9BA9379AF4DFBE7_size256_w1080_h1391.jpeg) 戏剧表演从露天戏台移入建有屋顶的“舞亭”,是宋、金时期中国古代戏剧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泽州县冶底村岱庙的这座亭榭式的“舞楼”,虽然其主要构架建于元代,但基本形制还保留着宋、金时期“舞亭”风格。 摄影:赵钢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EB31E85498825C6C3C8B8AF3732419CFFC1A19BA_size103_w1080_h800.jpeg) 高平市大周村外的文峰塔为空筒式结构,登临的木梯早已腐朽。文峰塔又名风水塔。 摄影:赵钢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B164C7482F12A09423B56A575966B74649B653EC_size262_w1080_h1391.jpeg) 中国人历来讲究门第,在晋东南的古村落里,豪门随处可见。阳城陈廷敬是清朝康熙时期的大官僚,陈家的府第门楣镌刻了祖孙三代所取得的科举功名、官职和嘉奖。一个家族的荣耀一目了然。 摄影:赵钢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7E4811DD32855B29B6AFA15832559D8EA071D87A_size109_w1080_h696.jpeg) 山门楼是南北朝以来佛寺山门的古制,宋、元时期,佛寺中山门的地位依然显赫。对于重层的山门,北方多称“楼”,江南多称“阁”。陵川县县城内的崇安寺山门楼,虽重建于明代,其建筑从形制到风格都保留了宋、元时期的古制。 摄影:赵钢 三晋佛教的兴盛历来不亚于一河之隔的陕西,五台山的文殊圣境更是宇内独有。后赵石勒兴于上党郡,北魏定都平城(今大同),高欢以晋阳(今太原)为霸府,三个笃信佛教的朝代在山西留下了大量传说、典故与石窟寺。之后山西作为李唐王朝的龙兴之地,香火不断,遗存甚广。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E5D6DB122479B1BEF41CDA50C4C14CCF0CDF238F_size148_w1080_h1396.jpeg) 晋城珏山青莲古寺弥勒殿内,一尊唐代泥塑胁侍菩萨盘坐于仰莲台上,单腿自然下垂,发髻高挽,天衣线条流畅,胸前饰璎珞,高额丰颐,气宇轩昂,不失盛唐的华丽风貌。 摄影:孔震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55BF22A511E8388C35E9E6200FCC322E5AF8275D_size111_w1080_h1080.jpeg) 青莲上寺的藏经大阁为北宋遗构,其转角铺作上用以承托角梁梁腹的木构件,因“若宝藏神”,被形象地称为角神,常以肌肉饱满、动态十足的力士造型出现。藏经阁四处檐角的角神俱保存完好,实属罕见。 摄影:赵钢 (以下长图请横屏观赏) ↓高平舍利山开化寺中留存的西壁壁画,创作于北宋绍圣年间,以《大方便佛报恩经》中本生题材为主,中间为三铺说法图,绕以须阇提太子、善友太子、华色比丘尼等本生故事的描绘。 摄影:赵钢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21BDB4D7B11BF56195EBE1C4B34C702E3C570EF5_size882_w1080_h2930.jpeg)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9C5579C18AAD3D53A59971D0E86F6AFC2ED1B4DE_size330_w1080_h1387.jpeg) 思维菩萨像出土于上世纪50年代沁县南涅水村洪教寺遗址,是北朝晚期佛教美术的精品。南涅水村紧邻北朝佛教中心晋阳、邺城之间的交通要道,洪教寺出土的953件石塔节、千余件单体佛像依稀还能让人想见当年的佛宫梵宇。 摄影:赵钢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12996262DBFF03957F8003BFD60CE73CE4589C4F_size43_w1080_h798.jpeg) 北良侯石佛,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源院的东面,原来是露天, 1975年修盖保护建筑,1989年被油漆彩画,1998年被文物贩子把头凿下。只是从李零保存的老照片上,我们还能看到它当年的美。 供图:李零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D42FFBC2603C7671F6709182FA428CB911960B67_size128_w1080_h719.jpeg) 良侯店石窟是北魏自平城迁都洛阳之前的遗物,在晋东南地区年代最早。窟中有六尊坐像,两尊立像,彩绘,可惜头部被人凿毁。石窟位于208国道上。这条道路是大同到洛阳的必经之路。 摄影:赵钢 台外有台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96065D2C117334631DE65E87D2CD08F4B8DBD706_size273_w1080_h1402.jpeg) 制图:任超 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山风景区以其壮丽雄奇的自然风光和众多香火鼎盛的佛教寺院,吸引着无数旅者和香客。实际上,相较于台怀,台外还保存着更多古寺和古村,更多五台山的历史和传统以及更多信仰和艺术的原生态。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F72F0F85DD1CBDDCBEF1878A812B89C244D5B0CC_size265_w1080_h1071.jpeg) 洪福寺是五台山南麓的重要寺院。现存正殿为金代所建,殿内佛台上供华严三圣。主尊毗卢遮那佛坐于须弥座上,后面衬有巨大华丽的舟形背屏,横梁上并有数个悬塑乐伎,保存完整。 摄影:任超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8A24B7AE9CE98DC9197B447DD6C75CF601E359DD_size139_w1080_h632.jpeg) 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的佛光寺东大殿,安静地伫立在南台外的佛光山下。这里没有台怀的喧嚣,古老的佛殿是国家的至宝,是极少能代表唐代建筑艺术成就和水平的大型建筑之一,也是五台山现存最珍贵的文物。 摄影:任超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8C96C9E16FB69A1B249C00A3F0DCEA790EFD1041_size139_w1080_h694.jpeg) 制图:任超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0E6A4824990C51FA69A170D22091B248400F57D8_size206_w1080_h694.jpeg) 岩山寺南殿西壁壁画局部,全幅壁画以舍卫城宫城为主体,四周略加配景,讲述了释迦牟尼从诞生、成长到出家、苦行、悟道的故事。金代画作传世极少,岩山寺壁画为人们了解金代绘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摄影:厉春 梁思成之路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6C854B466D57C745A02631479079736B5046C975_size55_w655_h463.jpeg) 1925年,梁思成入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学籍卡,原件仍保存在今宾大建筑学院资料馆。 摄影:朱俊 20世纪30年代,中国建筑史学的奠基人梁思成先生和夫人林徽因曾四次去山西进行古建筑调查,为后人留下大量宝贵的建筑实测和影像资料。大名鼎鼎的五台佛光寺、南禅寺、应县木塔等,是由梁思成、林徽因两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前辈所发现。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46805322F05EE2010C7BB83E02F25DB2CCB9833E_size1340_w1080_h1601.png) 制图:谢然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54B5C60EAAF6909684F4AE43B6B50DA5DA70D30C_size163_w1080_h1311.jpeg) 应县木塔,世界最高木结构建筑,梁思成曾赞叹它“真是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 供图:林洙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586A261B5A73827E6334AC0A13BB7A9FC57B5065_size332_w1080_h2001.jpeg) 绘图:任超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7B43741B3EE1194302127FD5D86CAADB39AB1BA2_size183_w1080_h1382.jpeg) 作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她和梁思成对中国的许多古建筑进行了实地考察。在佛光寺东大殿拍摄的这张与佛殿主宁公遇塑像的合影已成经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