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1-06-29 07:15 |
中国人的航天梦自古有之,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明朝的万户,谁不想自由地在天空中飞舞呢?虽然古人受制于科技水平,不能上九天揽月,但把可以飞天的姿态,从想象中描绘下来,满足一下自由飞翔的渴求,不亦乐乎? “飞天”一词,最早见于东魏成书的《洛阳伽蓝记》。书中记载:“有金像辇,去地三尺,施宝盖,四面垂金铃七宝珠,飞天伎乐,望之云表。” 01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7a756dc2ba244c938d50783829961bd2.jpeg) ▲ 北周 拈花飞天 莫高窟第296窟 这位飞天巾带束发,高耸的发髻在空中飞舞时轻轻摇动,长眉细眼,双手拈花,上身着有领小袄,下着长裙,身后的尖角飘巾逶迤空中,神态似天真的少女。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5f2248f7f464406dbaf31cacc9916fd3.jpeg) ▲北周 佛背光飞天 莫高窟第428窟 在一佛像的背光上侧,一飞天从天而降,面相丰圆,长眉大眼,大胆袒裸上身,着长裙长带,身姿飘逸,面无表情,似乎在注视着下方什么。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d1a8594280b5485ba3b0da20b05be308.jpeg) ▲北周 飞天与飞鸟 莫高窟428窟 茂盛的莲花丛中有一飞天,飘逸而来,轻踩莲花,头梳双髻,手持内盛莲蕾的花钵,穿大袍,巾带似羽毛,身旁一长尾鸟随其飞翔,开口仿若长鸣。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c3f5951837be4292b46767d66f3362ad.jpeg)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5ac7e9844fa34aa7b42c95811cc988f4.jpeg) ▲隋 飞天群 莫高窟305窟 此窟覆斗顶中央画斗四藻井,莲花并心,抹角皆画飞天。东、西披画有摩尼供宝,表现飞天和飞行的比丘一齐涌向中间的莲花火焰宝珠。 窟顶四披天花如雨、流云飞动,天神翔舞、彩带飘扬,龙凤驾车如风驰电掣,看得人眼花缭乱,不自觉地迷失其中。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a59e01a461144fc4b65cd4b5a542c14d.jpeg)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7a5b784a8a0a4b1db9844a4ee390d27b.jpeg) ▲北周 伎乐飞天 莫高窟290窟 窟顶以一佛二菩萨居中,两边画莲花化生,四壁上沿绘有天宫栏墙纹,呈五色排列:红、白、蓝、黑、绿;栏墙纹上面是绕顶飞行的伎乐飞天,同时还在演奏各种乐器。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66fb6f464c9249889ae1b4912b2824b3.jpeg) ▲北周 伎乐飞天 莫高窟290窟 且看左边这位飞天,两臂高举过头,头部微仰,似乎在享受“沐浴法雨、天风拂面”的舒畅;中间这位,双臂前伸,似乎在承接甘露;右边这位则含笑回顾。 02 佛造像中的飞天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bfb1f9d2832f483fb9a7eb2171e2bc7b.jpeg) ▲北魏 供奉弥勒佛像鎏金青铜祭坛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51ca9d6d65984420ab24408111c3c4a1.jpeg) ▲祭坛上的飞天装饰 这座弥勒佛像中的八位飞天,各持乐器翩翩起舞的八尊飞天环绕在背光两侧,形态各异,优美华丽。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380cdc79db954564a0f97e6ae99c0490.png) ▲南朝 鎏金一佛二菩萨铜像 南京博物院藏 图自观心舍古美艺术微博视频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6661af91fec54056aa4692eafb6320ac.png) ▲两侧飞天装饰 图自观心舍古美艺术微博视频 佛尊头光中心是莲花纹,外再饰卷草纹,背光上七尊趺坐佛像,大背光外围又饰七朵火焰纹,中心高处的火焰纹中有左右飞仙手托宝塔状。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b6dd7f825d6c48c1af4218f14e5fbfd6.jpeg) ▲东魏 贴金彩绘石雕三尊像 青州市博物馆藏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7d1dfc2628c840148b017acd497a9a4a.png) ▲上方的飞天伎乐 贴金彩绘石雕三尊像上方有8身伎乐飞天呈弧形飞舞,他们造型多样,姿态不一,一边飞舞,一边奏乐。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c5c4da33f2b3418a93e346da2a6c194c.jpeg)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52d609f8ee8345ee89c8cecf1f07611c.jpeg)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c3f547a5357f4fe5ae8cdc1d80a3d5ba.jpeg) ▲云冈石窟中的飞天造像 这些伎乐飞天,手持各种乐器,或持琵琶、或拿箜篌、或吹横笛、或击腰鼓,磬、排箫、筝、铜钹、笙、阮咸,不一而足。 在主佛身光两侧的是手托供果的供养天人,头戴高莲花宝冠,飘带当风,中间饰以流云纹饰,而天衣,云彩随着天女的舞动,在空中四处飞扬流动。 03 古画中的飞天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e8d5148e8dbc43a484b8cc5f0a42affe.png)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c31a30831c2f497094c3826d5b5ebfe1.jpeg) ▲五代十国 佚名《白衣观音像》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观音像,左侧白衣观音坐莲座上,一手持莲花,一手提净瓶,右侧为手持鹊尾香炉的供养人及持扇侍童。 画面右上方,一朵祥云托起了金刚杵,一朵祥云托起了散花童子,那童子坐在云上,向空中散布坿叶仙桃,好不欢乐,开心地跺起了小脚。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d5f95231c25f4578bdd53b7ec75319cd.jpeg)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795bf98d9c074392b90acdcaca481ddb.jpeg)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28038ce164ed4f08bf1ea91ee285a467.jpeg) ▲五代十国 阮郜 《阆苑女仙图》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群小姐姐是在山林中聚会吗?嘿,她们可不是普通凡人,乃是天上仙女,画面所绘之地是仙山阆苑,小仙女们日常聚会开Party的地方。 画中仙女有的手执书卷,有的拨弄三弦,而两侧空中还有飞来赴会的仙女,她们或乘鸾,或御龙,或驾云,表情略显凝重,似有心事,莫非在担心刚才的妆容没画好?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511ddfd2a6174193a7e8c439b2341ac5.jpeg) ▲南宋 佚名《仙女乘鸾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空中一轮明月高悬,画中这位仙女乘鸾飞翔,凤鸾展翅高飞,羽翼色泽艳丽,仙女回眸遥望明月,飘带飞扬,仙气十足。 她回首凝望明月,月中隐隐可见桂树和玉兔,仙女仿佛面露怅惘之情,难道她是嫦娥?因为什么原因不得不离开月宫?又或者只是路过的仙女,望月想起烦心之事?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47cc97eadbd24f9898930536d1e53f41.jpeg) ▲南宋 佚名 《莲舟仙渡图》局部 别只看仙女呀,咱们仙男表示不服气。看这位仙人,取一荷花瓣作小舟,便可安坐其中,飞过高山之巅,遨游于云彩之上。 虽有仙术,却无意于锦绣华服,草叶编织一下即可,原生态才是最舒服的。衣着随意的仙人,屈膝手持书卷,通勤路上也得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使人快乐。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6bac5e0702e2441f8b23337ad11b3965.jpeg) ▲宋 赵伯驹《飞仙图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神仙们不受时空限制,逍遥自在,“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云中仙人持荷花,乘祥龙,翱翔于云雾之中,海山瑶岛之上,令人好不艳羡。 04 其它文物中的飞天
![](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d25f3c0baf2f4a0faaed73c96f42ef30.jpeg) ▲南朝 邓州 仙人乘龙画像砖 画面中可见一仙人乘龙,龙生两翼,虎首蛇尾,四爪刚劲有力,昂首翘尾奔走在云海之上,前有摩尼宝珠引导。带翼之龙是古人理想的死后升仙工具,将其刻绘在墓葬中,作为墓主灵魂升仙的坐骑。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ada003265b8342fe8704bf573f1af386.jpeg)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2179a9f0c32b49729b74af6049fed4af.png) ▲唐 嫦娥玉兔菱花镜 北京故宫博物院 无需多言,一看这件铜镜的背面,便知是和嫦娥奔月的传说有关,右侧有一枝繁叶茂的桂树,下方是从池水中跃出的蟾蜍,池水一边有一玉兔正持杵捣药。 虽不辨面容,但见她丝带飘扬,身姿飘逸,一手托盘,一手托幅,不用什么古文功底,也能看出上有“大吉”二字,你是不是想起了什么?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ce097508588545f6b7d93d3cf3881d14.jpeg) ▲唐 白玉飞天 上海博物馆藏 动脉影摄 玉雕刻的飞天,通体温润有光泽,慵懒的她趴在祥云之上,悠然自得,会飞就是好啊~不用担心上班迟到了。 除了玉制的,还有下面这件纯金的。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3bb31e5d83f647bdbb590b4bb1620dce.jpeg)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10628/54c93ca7e138400b9b885d71651c1f46.jpeg) ▲元 飞天形金头饰 出土自大同灵丘曲回寺窖藏 现藏于大同市博物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