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虎 |
2021-06-11 10:28 |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24/7D734950066F4608E4B9F40CB5E66F82FCD5A23C_size279_w660_h471.png) 本 文 约 5600 字 阅 读 需 要 15 min 不久前,有人在一幅古画里发现:古代竟然有熨斗 ?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24/D9AB38D848C80743F8719854A79FA6F50645D692_size704_w1080_h569.png) 《捣练图》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24/BEFF44471F52F0D85B5C9844EC76EF227123AA39_size3_w440_h48.png) “重烧熨斗贴两头,与郎裁作迎寒裘。” 在这幅张萱的《捣练图》中,一位女子正手拿熨斗烫平衣服,尽管造型和如今的不同,不过这如此娴熟的技巧和熟悉的方式,当真叫人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古人如此时髦。 所以,今天就为大家扒一扒,这些年里古画里被我们忽视的小物品。 - 01 - 服装轮回人字拖 都说时尚是个圈,今天再次深刻的领悟到这句话的力量。 在每一个夏天,每个人的鞋柜里都会备上一双人字拖,可谓是“懒汉必备”。 不过人字拖可不是现代人的专属,在很久前,古人就穿上了这份时尚单品。 古代的夏天没有空调,没有冰箱。 古人们如何更加舒适的度过一个夏天? 从衣着上下手便是一个好办法。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24/1326016E6B0AF705D86C26203C0F70062A3D0406_size74_w512_h483.jpg) 不少唐宋古画里,人字拖受到了不少古人的青睐。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24/92A982D90C4041C221749A37BA388245FD5E9BE9_size105_w640_h1023.jpg) 在这幅《五百罗汉图》里,这双人字拖可谓十分亮眼,红色的鞋身配上蓝色的鞋底,古人在色彩搭配上一直都有着惊人的奥义。 - 02 - 高级运动“高尔夫”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有段时间成为我们对古代闺阁女子的固有印象,不过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她们也有着丰富的运动生活。 你想过穿着汉服打高尔夫球吗? 在我们的印象里,高尔夫是在1986年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但已有不少古画里出现了关于类似现代高尔夫球的运动。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24/B6954ADF9D11C0A14E1ED99D0F42CA51CB52B238_size133_w693_h800.jpg) 《明宣宗行乐图》 同样,在这幅《仕女图》中,从几位小姐姐手里拿的球杆来看,形状与结构都与我们印象中的高尔夫球场杆十分相似,不过它有一个单独的名字:捶丸。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24/BE11C79BCDB08DC13AA135410C405CCDD9194DEB_size172_w1023_h735.jpg) 《捶丸仕女图》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24/BEFF44471F52F0D85B5C9844EC76EF227123AA39_size3_w440_h48.png) “旷地划线为基,掘一浅穴为窝; 球置基中,以棒击之,入窝者为胜。” 捶丸是一种以球杖击球入穴的运动项目,由唐代马球中的步打球演变而来。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24/0774C540D6394A025BE221BBCECD23E79EC7F810_size104_w1000_h929.jpg) 《马球图》 由此可见,古代小姐姐的日常可不只是琴棋书画。 - 03 - 无“规”“矩”不成方圆 在中国古神话中,女娲和伏羲为了不使人类灭绝,便结为夫妻繁衍后代。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24/B110DCB698DDA84D93A23583B2763B0E42A39FE9_size565_w1050_h2106.jpg) 《唐朝壁画》 这幅画出自于唐朝,而其中女娲与伏羲均为人身蛇尾,且尾部均缠绕在一起。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女娲与伏羲手里拿着的物件,一件为“规”,一件为“矩”。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24/9EC06EABE20460F64DFCDF549DD24A6A5ECFDDA3_size148_w1050_h565.jpg) 据考证,这两件工具成为人们日常工具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发展到如今也成为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24/AD68422DAE540F0FCFE8EFF605BBD6D5A1F80E45_size56_w848_h920.jpg) 没错,它们便是圆规与角尺。 - 04 - 古画里竟然惊现UFO 现代科幻题材的电影里,外星人一直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也有很多不知名的资料记载了关于外星飞船的材料。 不过你知道吗?UFO也曾出现在各种古画里。 这幅清朝末年的画作《赤焰腾空》,意为“红色的火球在空中飘浮”。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24/4B62B5910EA5618C35D00D23E7B66B516B469983_size1000_w1080_h891.png) 《赤焰腾空》 在画家吴有如的记录中,众多百姓聚集在南京朱雀桥上观看天空中一团火。 其实,不仅是这一幅古画中记录了UFO的存在,在不少西方的名画中,也曾出现神似这天外来客的身影。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24/7278A86FF5E2D8A8DEFBE87EFD1D31D5A2B5983B_size158_w1000_h701.jpg) 《夏天的胜利》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24/998F77DA7D5090B5FED7383043449912477137B5_size295_w904_h1183.jpg) 《与圣埃米迪斯一起的天使报喜》 在那个没有手机的时代,用画画记录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 05 - 已经消失的“国际象棋” “琴棋书画”被称为古代思艺,在我国古代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棋在现在看来主要是指围棋。 不过古人的弈棋可不单一。在这幅《内人双陆图》里,仿佛瞧见了国际象棋的身影?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24/A7E1BA4383ACAF306D970FDA926ED41C767FF620_size58_w500_h699.jpg) 《内人双陆图局部》 与我们现在所知的国际象棋不同,两位唐朝的小姐姐为我们带来的是双陆棋的比赛现场。 不同于围棋,双陆棋可谓舶来品。 在隋唐时期,双陆棋从波斯传入中国,随着玩法的新颖,也渐渐从达官贵人的手里流入民间。到宋朝,双陆棋也已经成为百姓生活的娱乐方式。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24/9F89BFB083DDA3B60949497EFF8CEB2346A3D826_size152_w1080_h788.jpg) 最后一次关于双陆棋的描写出现于曹雪芹的《红楼梦》,而至今,双陆棋的棋艺在中国已经失传。 不过它与西方现有的国际象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06 - 古人也用发网? 既然谈到时尚,又怎么能离得开发型呢? 不过你知道吗,发网除了固定的作用,还具有装饰性。 在唐朝,有一种叫“透额罗”的饰品曾经风靡长安。据说还是唐明皇发明的。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24/35FC615010F38CC850F19401A5512B897A744E40_size114_w1080_h849.jpg) 《敦煌壁画》里便有带着透额罗的小姐姐。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24/10E0345A43C917069449D6C814F42412ABB27C38_size74_w1080_h597.jpg) 《敦煌壁画》 “嘿,你这透额罗是新款吧?哪里买的?” 不论是官家小姐还是平民百姓,这额上的轻罗是经常出现的。 - 07 - 童年玩具小陀螺 你的记忆里有没有这样一种小陀螺,不用拿绳抽,只有旋转手指,将它从指尖落下便可旋转。 我们在《卖货郎》这里找到了共鸣。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24/51C3D2168FA62F6006459A8BB7A5F42E1242CF5D_size160_w1018_h641.jpg) 《卖货郎》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24/259ED6C4600B19506364E595F62BBA9E2A0C54E6_size109_w708_h563.jpg) 《卖货郎局部图》 不在乎时间过去多久,古人与我们的童年似乎都一样。 待陀螺旋转的那一刻,仿佛又听到了它与地面的摩擦声,和伙伴们的欢笑声。 - 08 - 时尚先锋单肩包 看了那么多古装剧,都快觉得古人的袖子是机器猫的口袋,能装下无数东西。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24/7E9244421892E8FA121EF8C401DC17409C194E7F_size146_w1080_h1425.jpg) 古人的袖子并不是万能的,他们也需要单独的包包来分担压力。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24/B4FBB7622D28D1117E313C4CCCAF9420C32C9E77_size142_w777_h1791.jpg) 这款单肩包不仅容量大,款式放在今天也毫不过时,满满的时尚感。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24/95FD2973C09B11A985C08E7AE98240F60431D22C_size98_w629_h651.jpg) 《敦煌莫高窟“近事女”壁画局部》里,一女子看着树上的包包似乎在说“谁把包包挂在这了?” 估计这样的单肩包在当时也是一种潮流吧。 - 09 - 穿越而来的眼镜 作为现代人,在昏暗的灯光下读书似乎只在书上或者电视剧上看到过。 古人可就没这么幸运了,“红袖添香”是少部分,“挑灯夜读”才是寒窗苦读的大部分场景。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24/26851B0D0E9C2578BA5FD4F7A2B423FF998CB279_size53_w776_h606.jpg) 就有人问了,那他们不会近视吗?当然会,大文豪欧阳修已经近视到看书艰难,只能让人读给他听的地步了。 不过别担心,这样的情况并未持续太久,因为明朝时期,眼镜出现了。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24/F3B126F43581B48C646622C5F0568343D2491302_size168_w1080_h1142.jpg) 《南都繁会图》 放大这幅《南都繁会图》,可以发现有不少老人带着眼镜,可见眼镜在当时已不是什么神秘物件了,甚至还有更加潮流的墨镜。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24/C3D766C583A07438CD4930E2D53F0F979E6B2197_size99_w831_h611.jpg) 《南都繁会图局部》 “你也近视了?真巧,我也是。”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24/85BBE6DA2E67210E2B99C60B6BB9149F9F6247A4_size86_w1080_h505.jpg) 《南都繁会图局部》 - 10 - 科技顶流海钓竿 古人的智慧可从来不仅限于服饰文化,在科学技术方面他们也当仁不让。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24/317A3BCE8D69EE4F6B73136DCB925C07CDFB2A05_size53_w742_h517.jpg) 宋代著名画家马元十分擅长用留白的手法来作画,而在他的这幅《寒江独钓图》中,存在着一个特别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垂钓者手中的鱼竿竟然拥有卷轮!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24/38D90B5C013F4279FFC384FEEA0E4755B8089829_size118_w674_h867.jpg) 现在普遍记载中,海钓的鱼竿是国外近现代发明而后传入中国,但在这幅作品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有了新的结论呢? 然而这幅古画现在依旧流浪在国外,不得收回。 你有留意过哪些文物上那些被忽视的小细节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