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虎 |
2021-06-05 08:03 |
粤语、粤菜、高楼林立构成了很多外地人对广东的印象。地位相当于北方的饺子 这倒是没有错,但如果细究的话,这些其实都是广府文化的元素,在更广泛的广东区域内,还散布着潮汕、客家两大文化势力,构成了一个三足鼎立的广东。 广府、潮汕、客家,鼎足广东 如果要继续细分,那么这些文化范畴内部还有下一级的区隔。比如潮汕地区,由潮州、汕头、揭阳以及汕尾四个地级市组成,大致与古代潮州府的地域重合,自隋以来一直都是一个整体,但这一切到了1991年却有了新的变化。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7/B7296A31E490F19B6A33392B10F410EC3CD5A69D_size13_w500_h393.jpg) 面积上不算很大,但是自成一派影响力很大 潮流往复 潮汕在广东是个独特的地区,这种独特体现文化、习俗、方言的方方面面。最典型的标记是,潮汕人不讲粤语,而是潮汕话。潮汕话是一种与闽南语有着很高相似性的特殊方言,一句“胶几人”是在外打拼的潮汕人识别同乡的密码。 在语言上大致也是三家鼎足的格局 潮汕话基本分布在潮州、汕头、揭阳、汕尾四个地级市 并且与隔壁的福建颇为亲近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7/9AFEB40653F9869EA690A37DDAA2104452FF7C8E_size20_w500_h393.jpg) 潮汕与闽南的近似不仅体现在方言之上,饮食习俗和宗族观念也颇为相近。当地有句俗语阐述了两地之间的文化近缘,说福建漳州与广东潮州:“地有闽广之分,俗无漳潮之异。” 这一现象的形成,还是粤东与闽南的地形所造就的。与闽南地区一样,潮汕也是一处在海洋与山脉之间的狭小区域。两地的陆上交通都不太便利,相比翻越大山去到粤东北和粤西,显然潮汕先民会与闽南人有着更多的交集。 这是一条相当狭窄绵长的沿海地带 相比翻山越岭,这里的人们对海洋更加熟悉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7/771F782926ECD9C55833ABEE26275F82B84CB60A_size88_w500_h701.jpg) 事实上,在中原王朝还没扩张到岭南以及东南丘陵的时候,潮汕地区属于闽越的领地,不过那时人户稀少的南方并没有严格的边界线。 虽然秦帝国在并六国后名义上又吞并了南方 但距离实际统治还相差很远 名义上郡县齐一,实际上仍是内郡县而外分封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7/5AEF7534F46EABA607E1555E94D6B3D18A031ECA_size21_w500_h555.jpg)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先后平定了闽越和南越国,出于平衡双方力量的考量,也是为了让汉人渗透这一区域,中原王朝选择了在这一片区域“掺沙子”,将原本在闽越的手上的潮汕地区设置揭阳县,归南海郡管辖,这是潮汕历史上第一次并入广东。 虽然相比北方的金戈铁马,南方战事显得很寡淡 但南方才是真正能大规模复制农业社会的区域 但是还需要大量的人口和建设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7/6ABA4FACF457E5FBDBB22768A72D1F744D568B2B_size25_w500_h609.jpg) 此后随着王朝更替也发生了几次行政区划的变迁,潮汕作为粤闽边缘地区在这两个行政区之间左右变动数次,最终还是确定了其归属于广东省,并延续至今。 公元591年,隋文帝杨坚在现在的潮汕地区第一次命名“潮州”,意思是“在潮之洲,潮水往复”。此后,潮州两个字作为这一地区的名号一直沿用了1300多年。 不知杨坚有没有来过这里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7/8793AF401E46051A2C4CD18651C3374A88168511_size56_w500_h500.jpg) (潮州市饶平海山) 和闽南、客家、广府人一样,潮汕人的祖先也来自中原,在东晋、唐末等几次大的移民潮中南下,潮汕人曾经自称河洛人(鹤佬人),意思是从中原河洛地带迁移到南方的人群。这些先民们来到了山海之间的潮汕地区,经过数百年的融合与繁衍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潮汕人。 对潮州地区的移民主要还是因为人口压力 这里在农业时代的吸引力并没有很大 但世界对你关上一扇门,也会打开一扇窗 背山面海让潮汕具有很强的孤立性。莲花山脉虽然不甚高大,但也同南海一道将潮汕地区围成了一座“沿海孤岛”。 潮汕人也在这座孤岛上发展出了自己最适应这一狭小地区的文化,精细、传统、团结、重商主义、冒险精神等等都是潮汕人为了生存所提炼出的品质。他们和近邻闽南人一样,向海求生,从不吝啬走出自己的家乡。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7/52251BB15054015381C18BD3A89E4781B0978866_size130_w500_h804.jpg) 肉眼可见的土地紧张(图:google map) 与隋文帝为此地定名在潮之州呼应的是,潮汕人总是说:“凡是有潮水的地方,都有潮州人。” 正因为如此,潮汕地区走出了很多富商巨贾,但封闭性、尖锐的人地矛盾和革不掉的封建糟粕也束缚着潮汕的发展。 从潮州府到汕头地区 对潮汕地区旧有范围的认识始于唐代,唐改革了由秦汉至隋的郡县制,设立了道-府(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区划的管理模式。将全国分为15个道以及边疆羁縻区。 其中,今天广东省全境、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福建南部、云南东南部和越南北部都属于岭南道,而今天的潮汕地区除汕尾之外都属于潮阳郡,后改为潮州府。此后的封建王朝一直延续着潮州府的建制,没有出现大的变动。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7/B17F2938B1F5FBEE39BB7DBE43DDE9A707C32061_size80_w500_h771.jpg) 唐代的潮州,包含了今天的潮州、汕头、揭阳、梅州,汕尾则属于隔壁的循州(横屏) 老一辈移民出去的潮汕人在外只说自己祖籍潮州,而不是按现在的潮汕四市划分。这个潮州指的不是潮州市,而是当时涵盖整个潮汕地区的潮州府。在上千年的时间里,潮汕一直以潮州府的形式作为一个整体存在。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7/1E92A5BC6A08AB5CAA6141BF08C9074DF1C3CA6C_size81_w500_h771.jpg) 东南沿海因地形所限,行政区的范围会变,但政区中心基本稳定(横屏) 但是潮州府与今天的潮汕地区也有所差别,和今天的潮汕四市相比,潮州府只有汕头、揭阳和潮州三市,并不包含汕尾。 其实这也带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名字里有“汕”字的汕尾,究竟属不属于潮汕概念? 汕尾位于广东惠州市以东,揭阳市以西,是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交界地带,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习惯性地用海丰和陆丰两个县城的简称“海陆丰”来代指汕尾市。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7/140D11B000BCC5B31E81E24ACE318987FA23C724_size34_w500_h647.jpg) 真的是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交界地带 历史上海陆丰多数时候属于惠州府,而不是有着广泛潮汕认同的潮州府。但和客家文化主导的惠州其他县相比,海陆丰的客家味又不够浓郁,多少显得有些异类。 汕尾人的也是中原南迁的河洛人后裔,但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大量莆田、漳州一带的“福佬人”和后进入汕尾的客家人,以及原住民等族群在这里交流繁衍,所以汕尾呈现出一种和惠州以及潮汕其他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方言也有一些差异。就以方言论,汕尾地区说“福佬话”,是一种比潮州、汕头、揭阳更近似于闽南方言的语言。 海陆并进的话,可能海上还联系更紧密一些 不够潮汕也不够客家,离闽南又太远,让汕尾的文化分类问题长期显得尴尬,反映在行政区划上,今天汕尾地区的历史归属也是模糊了多年。 辛亥革命爆发以后,广东宣布独立,新的广东政府逐渐裁撤清代设置的各级行政机构,并在广东省内设置了6个“道”一级行政单位。 这6个道从管辖面积来看与清代规划没什么不同,但对于广东的重组来说意义深远。以潮汕地区为例,民国在此设置了潮循道,基本等同于清帝国时期的惠潮嘉道,但取消了清代这一区域内惠州、潮州和嘉应(梅州)这三个府一级行政区,由潮循道直接统辖下属25个县。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7/2108D595692D3B7285D1F4628842B91A07ABB7C5_size83_w500_h771.jpg) 相当于改组了“道”一级,然后裁撤了“道”和县之间的“府”(横屏) 另外,民国的潮循道尹驻在澄海县的汕头,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潮汕地区的行政中心从潮州转移到汕头。 这是因为汕头由列强侵略而强制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汕头优越的条件让其得到迅速发展,在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成为了粤东地区的经济和交通中心,逐渐取代了潮州的区域中心地位。 变动不居 1949年,汕头解放后,定为省辖地级市,并短暂设立了粤东行政公署,统辖潮汕、惠州、梅州地区。后粤东行政公署被撤销,中央在潮汕地区设立了“汕头专区”。 然而这个“汕头专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在1991年之前专区的范围、名称经历了反复多次更改,最多时包括22个县市。 最终尘埃落定还是在改革开放后,经国务院批准,汕头市于1980年在市区东面龙湖片划出1.6平方千米,建立汕头经济特区,同一年与汕头一道被设为经济特区的城市还有深圳、珠海以及厦门。 1983年7月13日,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撤销汕头地区建制,实行地市合并、市领导县的体制,汕头市为省直辖市。汕头市管辖区为揭阳、饶平、澄海、潮阳、南澳、普宁、惠来、揭西、海丰、陆丰、潮州市等10县1市以及安平、同平、公园、金砂、市郊5个市辖区和一个经济特区。 这一次行政区划改革,基本说明了现代广东对潮汕概念的定论。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7/A113619E37077F1C494E56930BFDD78E00EDBC51_size65_w500_h500.jpg) 汕头港集装箱码头(图:图虫创意) 在开放经济特区的实践取得成效之后,厦门、汕头相继在1984年扩大了特区面积,汕头经济特区面积由原1.6平方千米扩大为52.6平方千米。其中龙湖片区(含妈屿岛)22.6平方千米,广澳片区30平方千米。 不过扩大之后的汕头经济特区仍然是4个特区之中最小的。与最早到达潮汕的先民们一样,汕头特区的奋斗者也面临着受限于土地面积的窘境。想要进一步发展,扩大经济特区的范围是必由之路。 但是汕头经济特区如何扩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按照当时的惯例,四个最早的经济特区可以在扩张时带上周边的一个县,比如深圳带宝安、珠海带斗门、厦门带海沧。 但是汕头太大了,大到覆盖整个粤东地区,包含上千万的人口。而且汕头还不像深圳、珠海那样是平地起高楼,它本身就是潮汕地区的行政中心,周围八个县都归它管辖,如果只带一个县成立特区,那其它七个县的地位就十分尴尬了。 因而汕头市就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要扩大特区面积,另一方面需要解决没有被带上的县的归属问题。 最终方案在1991年浮出水面,原汕头专区被一分为三,汕头市的澄海、南澳两个县再带上潮阳县组成现在的汕头市;潮州兼并饶平县组成现在的潮州市;揭西、普宁、惠来、揭阳四县合并,市政府设在揭阳,成为了现在的揭阳市。 而海陆丰依旧是那个海陆丰。 汕头摆脱了周边县城的负担,特区面积得到扩大,周边揭阳、潮州和汕尾各有各自的发展战略,在纸面上四座城市完全可以产业互补相得益彰。当时的人们有理由认为潮汕会在新世纪走向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 可是从目前来看,潮汕的经济在新千年里止步不前,汕头不仅在四个经济特区里垫底,在广东省内也逐渐沦为下游,成为了“大湾区以外的广东”。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7/B730250BD570BBB798DDC0BD88520EAD25F88E3B_size36_w500_h725.jpg) 现在人们谈论广东经济基本是在谈论珠三角,潮汕的存在感仍然较强,但主要在文化领域 近年来,关于汕潮揭三市合并的声音也屡屡出现,但潮汕的经济问题仅仅是资源分散造成的吗?合并就能解决的潮汕的经济困境吗?合并之后的潮汕就能作为一个整体共谋发展吗? 这些问题,其实潮汕人自己心里都有答案。那些既能想明白又有行动力的潮汕人,早就沿着先人的步伐,去别的热土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