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虎 |
2021-05-12 09:16 |
鲁迅先生说, 青年 所多的是生力, 遇见深林, 可以辟成平地的, 遇见旷野, 可以栽种树木的, 遇见沙漠, 可以开掘井泉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今天, 小编带大家通过江苏教育数字博物馆里的老照片, 回顾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青春往事。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B62E54733858D2FFF85A7BBCE259879CE617BD6B_size84_w1080_h896.jpeg) 那时候的青年, 既在课堂上学习文化知识, 也有丰富的课余生活。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4269E2303A1788510C857A2AA0F9744DFDB516BE_size71_w1080_h1070.jpeg) 当然, 他们也面临着和当今青年同样的困惑—— 读哪个学校? 念什么专业? 毕业以后做什么? 怎样才能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BADAA5F5ADB2ED71EC013DFA9991BAC2B03093D1_size72_w1080_h825.jpeg) 徐州市俄文夜校结业纪念 (1963年7月13日) ▽ 上世纪五十年代, 大批苏联专家来华, 俄语翻译人才极其缺乏。 很多青年为了祖国建设的需要, 开始学习俄语。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65642A1838C4928E86137E4C9B76EC1C65C1D224_size103_w1080_h728.jpeg) 南京外国语学校七九届英语(2)班毕业生合影 (1979年6月) ▽ 七十年代中美关系破冰, 中国要走向国际舞台, 英语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一大批年轻人开始将专业选择转向英语。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0FF99C9AB521363790328E74E683329D5F5ECE27_size122_w1080_h709.jpeg) 南京市物资学校第一届全体同学留影 (1966年) ▽ 早年的南京市物资学校, 培养的是物资管理、运输配送方面的人才, 1999年并入南京经济学院(今南京财经大学)。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DC8F013E8D906DDE9E1939C842E687A8A92A79D1_size111_w1080_h714.jpeg) 南京市私立金陵缝绣学校第三十七届毕业同学合影 (1954年3月28日) ▽ 照片中的小姐姐,麻花辫乌黑油亮, 有的直垂到腰间, 有的在耳畔编成一股斜挂肩头, 不知要让现在多少女生羡慕。 女生心思细腻,双手灵巧, 在事业上的意气绝不输给男性, 她们也立志要有一技之长, 撑起祖国建设的半边天。 当时的缝绣专业分为缝纫、裁剪、机绣三科, 她们的日常大概是这样的——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CF3192F7903550DD915BC1E15D98542D11942DC6_size56_w1080_h678.jpeg) ▽ 日日与针线、布料、缝纫机为伍, 千篇一律,周而复始。 好在有闺蜜的陪伴, 共同分享学习心得和生活趣事, 她们天真活泼的笑容和洋洋盈耳的话语, 像点点星光, 照亮漆黑的夜晚。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25706856AC34B147D77269EBF491CF28E159079D_size119_w1080_h757.jpeg) 南京师范学院化学系七四级毕业合影 (1977年1月27日) ▽ 如今,经管、计算机等专业变得炙手可热, 基础学科相对冷门, 但对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大学生而言, 最热门的专业却是文史哲和数理化。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3E0576C99774F12159FB54008282025BDAD68692_size101_w1080_h719.jpeg) 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60002班毕业留念 (1964年7月)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 专业的“冷”“热”不是恒定的, 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能适应时代需要的专业, 就是最好的专业。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87AA0363EB0B44E6B0CF4C76BB545DFACDB36266_size84_w1080_h706.jpeg) 南京农学院兽医602班毕业留念 (1965年7月) ▽ “你读什么专业啊?” “农学。” “农学都学些什么?养猪?种地?放羊?” 农学范围很广, 栽培、育种、兽医、养殖、病理…… 甚至连烟草学都包含其中。 从照片里毕业学生的数量可以看出, 当时学农学的并不在少数。 对于刚经历过困难时期的中国来说, 农业乃立国之本。 选择了这个专业的学生, 一定都知道自己的努力, 对国家对人民来说意味着什么。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6726414E64A7BD996D2D3A58015AF5015DF4ECE1_size88_w1080_h788.jpeg) 南京地质学校地形6509班毕业留念 (1970年1月14日) ▽ 1975年测量出珠穆朗玛峰高程为8844.13米的 8人测绘小组中, 有7人来自地质测绘人才的“黄埔军校”—— 南京地质学校。 那个时代在年轻人中最流行的一句话是: 我是祖国的一块砖, 哪里需要哪里搬! 于是很多人不惧艰苦选择了地质专业。 毕业前夕,他们在镜头前短暂地聚集, 然后听从祖国的命令奔赴大江南北: 去大西北测绘国家基本地形图, 去中条山勘测铜矿, 去珠穆朗玛峰测量高度…… 把余生献给地质测绘事业。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BA68AC587AF42A2008886E871AB6B46B23F17B40_size69_w1080_h734.jpeg) 南京大学经济地理专业68—63届毕业留念 ▽ 学理工科的,历来男女比例失衡。 照片上三位小姐姐, 现在大概会跟自己的后辈说: 我当年在大学学的经济地理, 那时候我们这个专业, 班里只有三个女生,可宝贝着呢。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9669F51ED77AD1FD857EB38BDDB2B141BC471211_size145_w1080_h703.jpeg) 中央电影局放映训练班第二中队第四队合影于南京 (1950年11月20日) ▽ 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 露天电影是最珍贵的回忆。 每当电影放映员扛着机器出现时, 瞬间成为孩子们追逐的对象。 而这些电影放映员可能毕业于同一个地方—— 位于南京的中央电影局放映训练班。 南京是新中国电影放映事业的摇篮, 1950年, 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电影局在南京办了 中央电影局放映训练班, 开班目的非常明确: 要让广大工农兵群众看到电影, 把电影艺术真正带进千家万户。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4A0371E39CBF72A7A1C8EA040CFCF4587E809CEE_size79_w1080_h719.jpeg) 中共南航三系五年级支部毕业留念 (1962年3月) ▽ 航空不论在哪个年代都是很酷的专业, 与蓝天为友,与白云为伴。 另外,最右边唯一的那位小姐姐, 你英姿飒爽的身影真美。 那时候的青年, 意气风发,雄心壮志。 他们付出了努力,挥洒了汗水, 成就了后来的美好生活。 在他们之后,一代代青年, 踩着他们的脚印一步步向前, 把国家变成今天这般可爱的模样。 ▽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059775F759D1961F973A4736CC352BDAF20ED69B_size409_w640_h400.gif)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如今的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农业大国, ▽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D80F4F8693455083C9E8DEEABB9AA6663512DA26_size41_w640_h427.jpeg) 无人机施药 (图片来自《国人骄傲!中国无人机走出国门,颠覆世界农业》)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D759D9479232B6BBECC91E97C937DA7C7AAEBF7D_size58_w640_h432.jpeg) 机械化收割 (图片来自《国人骄傲!中国无人机走出国门,颠覆世界农业》) 卫星发射与火箭运载均走在世界前列, ▽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8DDFEAE45C715406F07078317CF61B7D128EAD21_size44_w640_h454.jpeg)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制成功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4378E7C07104412B7440C3CED9C74B2F09454E7F_size25_w400_h429.jpeg) “亚洲一号”卫星发射升空 (图片来自《「中国共 产 党百年瞬间」“亚洲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科学技术不断创新,文化艺术欣欣向荣。 ▽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2E1E6C45D36885A80B41BD5433E9EE642E5C5557_size41_w792_h456.jpeg) 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D22B25EEA52CE9735BDD4C78FB3C6402D1ED8CCF_size225_w1080_h725.jpeg)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图片来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青年在岁月里渐行渐远, 几张泛黄的老照片定格住他们曾经的黑发红颜。 ▽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11B251C9A7887721A718FA4D3A425B68C9A809DB_size66_w1080_h672.jpeg) 南京军区技工学校毕业留念 (1964年5月)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1BA5CEA68C4BB51E2DB9B459A2B8418305B914D8_size108_w1080_h708.jpeg) 南门镇欢送支边青年合影留念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E9CB598328E4EB9D684F7A6D9FF6A70791A569D2_size93_w1080_h753.jpeg) 江苏新医学院针灸学习班结业典礼留念 (1976年12月2日) 俱往矣, 让我们赓续艰苦奋斗精神, 不忘使命,砥砺前行。
![](https://x0.ifengimg.com/res/2021/4868FFF96DA8803AE625619F313816A11BF2A5F5_size46_w740_h440.jpeg)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本文图片除已标注来源外,均来自江苏教育数字博物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