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虎 |
2021-01-20 16:29 |
如果问城城「最喜欢广州哪条街」?那我可以肯定地回答你—— 同福路。 有历史又有文化,有浓浓人情又有美食的同福路,还有着我心中地道的“广州味道”。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279BA2F12CE0AE051ED73A2ED2F9CEF611409A64_size203_w1080_h809.jpg) 有人说这里“美得像一幅画”,让人有“归属感”,是一个“比西关更西关”的地方。 所以同福路也被人称为“广州最美的转角”。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C401CD98C3C8779D34AB9415CEB0B54217F877D9_size164_w1080_h720.jpg) 这里有不少开了几十年的广府老字号。 也有很多类似“炸加姨”这样的网红老板,是吃货们的“私藏美食圣地”,来广州必打卡的地方之一。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AF9AF303BED50BD2EFA8E588E30DA9CAEA238AC1_size127_w1072_h745.jpg) 图/网络 当然,还有最最最著名的骑楼街。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519E8C3A461A16286EE2E7B376DA2B0DDCFB18FA_size612_w1080_h2983.jpg) 同福西路骑楼街的旧骑楼(部分)。 01 广州人口中的“河南” 是名噪一时的商业旺地 有历史,有人文,也有建筑 “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套房”。 这句广州人的俗语,经常会引起一些外地朋友的误会。在老一辈的时代,珠江还被称为“珠江河”,广州也分为了南北两块。 他们口中的“河南”,并不是指河南省。而是珠江以南的海珠区等地,珠江以北的地方则叫做“河北”。 这句口头禅,说的其实是广州经济中心变迁的一段历史。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A5223F91E1662A424E27C7359C6633D3D8C327EC_size722_w1080_h721.png) 图/公众号“广州笋嘢益街坊” 在很久之前,广州的对外交流便已十分频繁。 甚至可以说,有一部分文化是受到了舶来文化影响而逐渐融合而成的。 同福路,与以前的十三行商行只有一江之隔。老一辈的广州人都知道,同福路曾经是名噪一时的商业旺地。 当时,现在广州最繁荣的天河区还是种田的乡下地方。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BDF4ABB16722B69B8742A2F396521E406D36D590_size256_w853_h1280.jpg) 有了商业,则代表了会有人气。 在民国时期,同福路成为了河南地区最火的商业街。 骑楼两旁鳞次栉比的小商铺,钟表店、理发店、锁匙铺、凉茶铺……地砖、木柜、布满铁锈的推拉门和泛黄的玻璃窗,仍然维持着数十载前的模样。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5AFA882E51A55FB9479F2AEDB86F18C6DB89643A_size384_w1080_h1439.jpg) 如今同福路的骑楼,是海珠区现存最完整的骑楼群之一。 城城走在同福路上,每走几步都能看到骑楼。从斑驳的墙面与建筑风格来看,很容易能让人感受到它的历史感。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AA55BA7220E9BB5E2DE34BD8D3C5A9FF189FE2E2_size170_w1080_h719.jpg) 和北京路、上下九更“商业”的骑楼相比,这里的骑楼以中式风格为主。 墙壁和楼柱装有花雕和浅浮雕,图案多为彩云,寓意吉祥、多福。 且大多数是两三层高,墙上并排着2~3扇窗,窗格里镶嵌的是彩色的玻璃,这就是具有中式特色的满洲窗。 这些特色和岭南文化融合后,也多了一分“岭南特色”。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45DC1858E3E2FA576581014D93A52FCA5F0AA604_size215_w1080_h810.jpg) 到底何为“骑楼”? 楼上住人,楼下可以行人和开店铺的房子,就是骑楼。 早在19世纪,新加坡就有类似于骑楼这样的建筑了。当时的新加坡政府规定,在所有建筑物前都需要有一道宽约五尺,带有顶盖的走廊。 骑楼,曾是新加坡的标配。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9988A92358D1E3D0D978A7AFD1584BFF5937043F_size1266_w1080_h667.png)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5DA4D9165850057A333CA13065FE0BC5EA975900_size1149_w1080_h639.png) 新加坡的骑楼建筑。图/网络 骑楼的建造,最初是出于方便。 既能住人也可经商,路人还可以在楼下行走,可遮阳、防晒、防雨、防风。这种建筑带来的好处,令亚洲其他国家的一些城市纷纷效仿。 其中就包括广州。 也这成为影响广州最深的舶来文化之一。 而广州骑楼门前留八尺的好处,是使得路更宽敞,几个人并排走不会觉得狭窄。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E307CE3F815D9CDB64322796E9F5662A086FCD95_size312_w1080_h1439.jpg) 以前有骑楼的地方,曾被誉为“河南富人区”。 当时能住骑楼里的人,大多是十三行商人或是归国华侨。 一代华南棋王冯敬如,岭南画派大师李雄才,北洋海军舰长邓世昌,都曾住在这里。连曾经的广州首富潘振承和富商伍秉镛兄弟,也在附近安了家。 当时,广州迎来造市活动,需大量拆除城墙和旧房,逐渐建起了骑楼。 不少归国华侨建设家乡时,也热衷于这种好处多多骑楼。于是,那时候起广州便开始流行建造“骑楼”。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1E367922B69BE5440BA010A7E382BB4F771AC505_size880_w1080_h626.png) 图/网络 但真正将骑楼引入广州地区的,是当时的粤系军阀陈炯明。 他作为广东都督,下令拆城墙、开马路,规定凡堤岸及各马路建造铺屋,均应在私地内留宽八尺建造有脚骑楼。 这是“骑楼”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官方文献上。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6F072F762837CD28609A7CD791DDDB0956D8B498_size145_w1080_h719.jpg) 在政府的大力鼓励下,骑楼这一建筑风格在广州风靡盛行。 短短十年,就建造出了北至今东风路,西至龙津路,南至河南同福路,东至东华东路这近40公里长的骑楼街。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8841BDCAF89DA364BF46C60BB8AEF1DC83AF3FCA_size152_w722_h1280.jpg) 但因过于密集的建造,引来部分市民与业界人士的反对。 在1932年颁布的《广州市修正取缔建筑章程目录》里,还专门公布了“市内不准建造骑楼的名单”。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549A5103D928BA4EF0C95EB25F8272041F59AC1F_size1114_w1080_h954.png)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5538CEC24027443B7287F3C96227EFDE73D1A189_size900_w1080_h728.png) 1932年颁布的《广州市修订取缔建筑章程》。图/网络 于是,建楼停。 那短短十年,成为了老广心中骑楼的黄金年代。 在大榕树的左右陪伴下,看似风格不一的老骑楼,藏了广州的半部悠久历史。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5D581A69E805DFF20B7BD682DB22F278956E5BFB_size303_w1080_h1439.jpg) 城城走在路上,边喝着燕塘牛奶,边站在路边拍照。 有个开商店老板在旁边坐着看报纸,问我小朋友在拍照啊?在拍什么呢? 城城:您这家店是不是开了很久啦? 老板:开了快二十年了,当时这里很热闹的,有酒楼,有商铺,还有几家银行咧。 城城:我看到很多商铺都关门了,为什么啊? 老板:我的店算开得久的了,差不多十年前发展重心移到了河对岸,这里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生意的也淡了。住得不远,就当每天找点事情做。 城城:那你有住过骑楼吗?就是楼上啊,对面的这些骑楼。 老板:小时候住过,以前骑楼几威水啊,但现在很少有人这样觉得啦,毕竟人几十岁,楼也几十年了……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A8EDBAFFA7B021FFD2E78289C045C8F9B6A1D440_size129_w1080_h1439.jpg) 在时代的变迁之下。 很多人都搬出这些旧骑楼,就连小时候住在骑楼里长大的老广,也搬去了远处的新房子里。 剩下的楼下商铺,有的随机出现在沿街骑楼中,有的散落在旁边的短街窄巷里。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D1DF9A0DE32C14A97F2C4EE0A4F38545AEDE3A74_size261_w853_h1280.jpg) 至于楼上,现在有些还住在里面的人,要么是老一辈,要么就是来到广州的租客。 一般的年轻人,很少会住骑楼里了。 那些长大后的人,以为旧骑楼与留守的老人是“困难”。殊不知,也许这就是他们一生中最快乐的童年时光和牵挂。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245AD4B92A6B01D0EC393508B403585393D46318_size256_w1080_h1439.jpg) 虽今非昔比。 但你来到这里依然可以见到旧时的广州: 一半是历史沉淀下来的骑楼,一半是它们背后耸立的高楼,兼具上世纪的生活气息与商业气息。 这是这里日常的画面,与生活的气息。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4B1F7C52CB3921A5AE7C275F1673893097CE0765_size294_w1080_h1439.jpg) 02 老旧的店面与建筑 藏着老广深爱的美食 以及这里浓浓的街坊人情味 中午时分,原本挺少人的同福路上,人也开始渐渐多了起来。 即便是有大量商铺搬离的情况下,这里依然是吃货们的“私藏美食圣地”。 芬芳甜品 芬芳甜品,是一家1982年开业的甜品店。 也是来到同福路,一定一定要打卡的甜品店之一。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6DE3260FB83142A907D6BAE51BCFAFE2896603B2_size78_w640_h641.jpg) 图/小红书@272004456 作为一个地道的广州人,在广州那么多家甜品店里,它家深得城城欢心。 小吃、甜品、正餐……芬芳甜品里有将近200个品种的美食,就算是一天吃一样,也要吃上个三个多月。 人均十多块,就能喝到一碗正宗的糖水。 安乐炖品 在马路的对面,有一家安乐炖品。 招牌不大,店铺也小小的,如果不是别人介绍或者老客,那很可能就会错过它。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1651F0E82F71823B4FC17C2ACE86125A8E7D9947_size1195_w1080_h807.png) 图/撸猫少女 老板坚持每天坚持亲手制作,每盅炖品都是炖足几个小时才卖。 因此,开店时间比一般店铺都要晚一些,从早上11点营业到晚上11点。 每日供应的炖品,都挂在门口,上面还写了每种炖品的功效。如果是空白的牌子,那就是售罄了。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AF06991072ECB640A7C3A88883F2998F816CA8A1_size1829_w932_h1238.png) 图/撸猫少女 天冷了,城城点了一份椰奶竹丝鸡。 老板说,这些可是用椰子肉打烂后加上椰青水炖煮的。 鸡肉熬到入口即化,汤喝起来还有浓浓的椰奶香,上面那层浮着的香香的鸡油,奶香加油脂的香味,真的一级棒。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950E2E45892CC9EF5C0CE4235BC2C64C0F898E82_size682_w1080_h809.png) 图/KaseyAu 炸加姨奶茶美食 同福路上的网红,还有这位炸加姨。 在附近长大的本地人,谁会不认识炸加姨呢?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7F18BAE5ADECAB19E912FB6BEABD5B00D9BB0DE5_size826_w1080_h722.png) 炸加姨。图/网络 她的这家小吃店有21年历史了。 每天开门就会挤满人,附近的学生也总会在下课第一时间去帮衬。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1AC2B69CDD9FA2F49673335DD62D5B00CC7F53D4_size863_w1080_h715.png) 图/网络 走到店面,就会闻到一股很香很香的味道! 店面不大,座位也不多,但从里到外全部贴满了餐牌。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D36106FD7DBE3E4049DC3BD7CC0E409608B27793_size1001_w1080_h806.png) 图/网络 为什么叫炸加姨? 是因为这家店主打的美食,就是自制炸物。 炸加姨,一炸就炸了20多年,无论是荤素,在她手里都能变成惊喜。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6D826397D5BD1446D2F07D3B558E0DC670796A2B_size1425_w1080_h805.png) 图/废柴爱秘捞 排队的小伙伴,大部分都是在附近住,从小吃到大的街坊。 去到这里,一定要吃茄瓜和鱿鱼。 这是店里最火的单品,外酥里嫩,轻轻一咬就入口即化了,很多人第一次吃过之后都会多加几份。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603EA99C69A28B3ADF8E3FD36085C0486E9AD6F7_size1210_w1080_h805.png) 图/废柴爱秘捞 还有多春鱼、包菜、私伙奶茶、碗仔翅,都是值得一试的单品。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E5A6C80FBB4A48F71CC50E1F3EFB3D32BDF6A4E0_size1091_w1080_h806.png) 图/废柴爱秘捞 林氏凉茶 在同福路漱珠桥的一侧,有一家凉茶铺,一般人很难留意到它。 喝凉茶? 在广东地区很正常嘛,但她家的凉茶嘛…… 老板娘会先问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或者咳嗽,会根据你平时的习惯来给你「配凉茶」。没错,就是配凉茶。 她家的凉茶种类有很多,但却会「专门」配一杯合适你的凉茶。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1654614F66A5A6EACBC61306016C2BF650BDF0CB_size303_w1080_h1439.jpg) 在凉茶店的旁边,是一个人气很旺的市场。 它有些像那种街边的临时店面,各位摊主都把自己货物摆出来,现在临近新年的时候走在里面,甚至有了一种正在过年的气氛。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C0D9AF8387931A00028FE47867BD55DD834F7F69_size283_w1080_h1439.jpg) 过年时要贴的对联、门神、爸妈逼着你穿着厚厚的家居服……开了十多年的理发店、钟表修理铺、老式手工打金店…… 这里应有尽有,人声鼎沸,川流不息。你甚至可以窥见以往的繁华景象。 远处是慵懒悠长的叫卖声,几个阿婆阿叔的唠家常,旁边则是犄角旮旯的小巷。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0D64EE6E5A88AFBAB645544224A997EF9D0CCB05_size377_w1080_h1439.jpg) 市场的背后,是龙溪首约社区。 在狭长的走道里,偶尔会出现几家在排队的美食店。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9CD6C22C8EBA787EE11FDD549B90A704613749E3_size312_w1080_h1439.jpg) 你还可以看见市场里一些老板的“小聪明”: 兼职。 在平日闲下来时,做做生意赚点小钱。 最常见的就是中介。省时间,房源也在附近,做得轻松。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57D2BB40DD710145C75DCD96520C33007CE4BF6A_size304_w1080_h1439.jpg) “全新房,一房一厅,30平方,有空调,租金1500/月。” “有空调、床,阳台,一房一厅,45平方,阳台好,通风好,租金1300/月。” 甚至,还有“单间,有床,400/月。”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28760F81851769C3CE87D89190A32516CAEAF947_size294_w1080_h1439.jpg) 很多刚来到广州的朋友,都会选择住在海珠区。 因为这里的房租真心低。 不管你是想拥有独立空间,或寻找暂时的落脚地。 这里都会是你的好选择。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346CB259CEF364FE850C282AEFB774A0BAB71CA9_size284_w1080_h1440.jpg) 不远处,是南华西街。 在同福西这一带中,它是改革面积以及程度比较大的一处社区。但大多也是从旧房子翻新而来的。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3D7C5B01B8765794F52353FA2C672A193E5C7077_size221_w1080_h810.jpg)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2BFB1919A8F2D8955BD799CB0757160A411DCBBF_size238_w1080_h1580.jpg)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F7D5125C6BE7C174700DC5DF0A7FA457AA911C12_size182_w1080_h808.jpg) 走在里面,你就会发现「非常广州」的一面: 晾衣服在门口。 谁小的时候,没有被门口滴落的水珠子砸过呢? 这水,一滴就是很多很多年。如今仍然有不少家庭不买烘干机而一直在沿用这个方式晾衣服。 在老一辈人的心里。 太阳晒过、风吹过,衣服穿着才舒服,才干净。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84FFE191820AC517B93C3A9E59C45D69156C3BE8_size269_w1080_h1439.jpg) 刚吃完饭的街坊们,已经开始在家门口搓麻了。 看到城城走过,还问要不要来搓两把。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92ABBF30F5D47745C520A61435993C7C16A51F52_size286_w1080_h1439.jpg) 在这里,还能看到老式的趟栊门,在广州其实已经很少见了,就连西关一带在使用的房屋也不多了。 这里虽然大多数房子外面是新了,但内里还是旧的,比如旧窗户、旧门、旧阳台…… 这也许是老一辈人最后的倔强。 也是他们坚信不疑的“信念”。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11C663218BFF025360C9924E6B06D7C350E6715A_size328_w1080_h1439.jpg) 在这些房子的旁边,城城也见到了很多“人去楼空”。 房子仍在,人已经不在这里住了。 有些就连门也封了起来,不再打开尘封的记忆。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E22BA97915E7E07311817CA1EA816F506CA3CC64_size424_w1080_h1439.jpg) 逛着逛着,城城看到了一个非常隐秘的社区——栖栅街。 这里有与众不同的一面: 一墙之隔外是喧闹的马路。而社区内的路,笔直宽敞,也很安静。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99E01F9B66265FBCF0814DEC9F24C5C212A45710_size300_w1080_h1439.jpg) 还有一间音乐教室。 站在路口,安静得能听到教室里的音乐声与对话声。 “老师,寒假拜托你啦,我每天都会送他过来。” “现在报名的人不多,早来能省点心教他。”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090DA7D7109FB413BE3ACF82D7DF5F5C09FE2A6E_size300_w1080_h1439.jpg) 走到十字路口,左边是一幢有别于其他地方矮矮平平房子的建筑,很抢眼。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710DE14D9355102819521538539D4D10A1ED19B8_size321_w1080_h1439.jpg) 斑驳的墙面上,有个铭牌: 广州市历史建筑,栖栅南街6号民居。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2F1729F1F84BD7CB6E38A4953BFCDADCCE4CCE96_size447_w1080_h1440.jpg) 对面也是一幢民居,在墙面上挂了一个指示牌: 广州残疾者英语培训中心,南华西路敬和里18号。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3876B7DAAE4C1EEDF4EF50CD96DD973281B3DE6C_size402_w1080_h1440.jpg)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F56E97CD596345AB3E427F5E2729D94FF64FDC55_size292_w1080_h810.jpg) 巷子深处,有一处风格大不同的屋子。 它是一间舞蹈训练室,放的是欧美音乐。仿佛与这个社区格格不入,但又说不出来奇怪的缘由。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8EF14B2E482D77929E63B9B45FCCF1EEA1AC3721_size358_w1080_h1439.jpg) 在栖栅街社区一带,有非常多流浪猫,比如这只大橘和小白。 旁边住的老大爷说,大橘是家养的,小白是流浪猫,但它们从不打架,小白也天天来找大橘玩。 多希望大橘的家人也能把小白给收养了啊。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3FC922AE188260166A9EB592B5F4784F3144AF31_size153_w1080_h810.jpg)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473759A1E751AF90C4D3937FCF799952A7FC4041_size103_w1080_h698.jpg) 03 人、事、物 是街坊们最熟悉的就好了 福安社区。 是联排式的民房,里面住了很多户家庭。 有个爸爸载着女儿从走道上经过,车头的铃铛叮叮作响,路灯也亮了起来。 经过城城身边,还看到车头的篮子里放了一把刚买的菜心。 嗯,一看就是本地人。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6C15C178DDEF966B3BD4A8967DCCED71F1C41E8E_size306_w1080_h1920.jpg) 这里的房子有些旧,也有点小。 很多老人住在这里,把大衣挂在房梁上,从房子的角落里伸出一条狭窄的,伸缩式的楼梯。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6192B6E61C76833E032EE35DA7D23359AFC10C1D_size209_w1080_h810.jpg) 也有的老人坐在沙发上闭目养神;有的家庭坐在空间不大的客厅里吃饭,用笔记本电脑看新闻;有的则在门口坐着,等待家人的回来…… 这就是很细碎又平凡的生活啊。 小时候在社区里的长大的生活印记,慢慢浮现在眼前。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49BE12E971A804FEB6087DB74B466575D6CAF5C8_size271_w1080_h1440.jpg) 这些生活在老城的街坊,可能不如生活在高楼大厦的人光鲜亮丽,也没有见过纸醉金迷的生活。 在旧城区的小房子里,品味着平淡且日复一日的回甘。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081296796CAB4AC496D72DE217D597F7903BFF5F_size211_w1080_h810.jpg) 走出福安社区,已是灯火通明的黄昏夜。 看着骑楼和背后的新式建筑,有种同住一片地,却不同感受的感想。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094AA896662570103B04D15914109F2BDA9BAD1C_size270_w1080_h1920.jpg) 有个阿姨,拉着“很本地”的拉篮车一路小跑穿过骑楼。 城城觉得很有意思想拍下来,没想到她走得比城城还快,跑了一小段路才追上她。 人们早出晚归。 白天为生活,夜晚为家庭。 天越来越黑了,那些回家的路也显得有些赶。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77223E7C76E13E94B5F5D6E3DB64244BAAEEE6FD_size187_w1080_h1439.jpg) 那些沿街开店的人们,吃完了饭,就会叫集几位老友,来到店门口打牌消遣。 嘴里念叨着“我就出这张,我看你还教不教我打牌”。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311203F4F4127230ABB7B181C9EFD88389F75DFA_size301_w1080_h1439.jpg) 店铺开了几十年,许多老街坊都搬走了,有的住得远,有的住得近,联系并没有因此中段。钟叔边打牌边说,“像今天周末嘛,我们就在群里约好回来打牌。” “住得远又有什么所谓呢,坐半小时公车就到了,也不远的。” 一旁休息的麦叔说,“这家店都开了几十年,没有生意也不想关。悠闲自在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那份街坊情怀”。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485B59C0DD682828BE3D9CCC019A46D6F2B0660D_size172_w1080_h1439.jpg) 时间走过一年又一年,街坊和旧骑楼的彼此守护也度过了无数个365天。 为何选择“留守”? 骑楼就像他们的家,如果“家”没了,那就什么都没了。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6207A9E3F5280F3C6A00B910C9B1337E64C7079A_size146_w1080_h718.jpg) 走在蜿蜒的石板路上,追寻历史留下的印记,收获街坊的热情,最重要的是一个字: 慢。 当然。按着同福西的节奏走,你就能发现这里的市井气还浓,老字号还在,不离不弃的街坊情也依然亲密。
![](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04/93A1B2A87E35220493843E73049323769B6999C3_size132_w1080_h809.jpg) 走在回家的路上,一直想着那个阿姨对城城说的话: “人们说的旧,其实也的确是旧。那么多新店铺开下来,一些老店根本没人记得住它,店不大,也不干净,有时候坐都没地方坐。不就是为了求个安心,舒服自在。” “我们老了,跟不上年轻人,追不上潮流。我们也需要在这个世界里,找到一个和自己节奏匹配的地方,人、事、物,是我们最熟悉的就好了。” “我在同福路长大,也在同福路老去。” 城城想问,有多少人记得同福路,以及那里的美食、历史和街坊?
参考资料: 1. 第1000万次澄清:同福路不是一条美食街!公众号“广州印象” 2. 广州骑楼 细说骑楼的沧桑历史,公众号“岭南知多D” 3. 1条同福路,57栋骑楼,居住了900多个广州人。公众号“广州笋嘢益街坊” 版权声明: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