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已经开播一周了,这也是我今年最认真追剧的一周,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部剧真的很好看,每一天的剧情都在刷新精彩新高度,一集比一集更好看。
周末没更新,感觉心里的瘾都范了,一到七点半没有《上甘岭》看总感觉空落落的,于是只能到处搜该剧相关的信息聊以慰藉,结果正好看到了这部剧的收视率情况。果然好剧就是会有很多人看,原来这部剧开播以后收视率节节攀升,每天都是各种榜单的冠军!收视率连续5天上涨,收视破3.5!妥妥的剧王。
![](https://q6.itc.cn/images01/20241021/ceb0966c5d094a7bb5ae2469e36b7140.jpeg)
播出未过半,热度峰值破6000,后续开始冲7000!
追剧的人多就是好,身边很多同事朋友都在看这部剧,《上甘岭》已经成为了最近大家的一大社交话题。而且上网的时候,也看到很多网友在讨论这部剧,并且大家并不是泛泛而谈,所有的观点都是从剧情出发,一看就很真情实感。
![](https://q3.itc.cn/images01/20241021/edda55daeca7459eb3fe4192933f51a9.png)
这部剧这么受欢迎,其实完全在意料之中,因为真的拍得很真实,很细腻,剧里的一些细节如果这部剧拍了,估计很多人根本想不到。
![](https://q5.itc.cn/images01/20241021/da734fb16bb642ea96161f5b6bb06608.png)
过去这一周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剧情,是第一集里,王雷饰演的秦基伟以军长的身份直接给袁文康饰演的八连连长冯百胜下达指令。
当时正是第一集,很多人都带着审判的眼光,想看看这部剧究竟是经典大制作,还是狗血抗战剧,所以虽然这只是一个细节,但是引发了广大的讨论。包括我和同事,也在第二天就这个问题探讨了一番。
![](https://q4.itc.cn/images01/20241021/b2add4998d1e4a1ba283e64de3667444.png)
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军长和连长中间还隔着师、旅、团、营好几层,一个师长跨过那么多下属,越了好几级给一个连长下命,这样的剧情是不是不符合常识?其实我一开始也觉得这是剧情上的漏洞,但是通过认真分析后,我发现这个看似漏洞的剧情恰恰是这部剧足够真实、足够细节化的体现。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探讨越级指挥这件事时,我们必须考虑到两个前提: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等级制度是为了管理庞大的组织而诞生的,在平时,肯定是一级一级上下传递消息效率会更高,但是要考虑到剧里秦基伟给冯百胜下命令是发生在战场上!当时的战况很紧急,双方都在争分夺秒地进行军事部署,时间就是生命,就是战机。
![](https://q8.itc.cn/images01/20241021/740a87f7b68f4e389cc0bd666c9e7a60.png)
而且秦基伟自己就在现场,此时如果让他先给师长下命令,然后师长又要找来旅长、旅长再去找团长,团长再去找营长……你想想,光是这个流程就要浪费多少时间?倒不如他自己把连长找来,直接下达指令,这样不仅大大减少信息传递的环节,提高了指挥效率,而且也保证了命令更准确地传达。
而且抗美援朝战争中也确实发生过越级指挥的真实案例,而且还是发生在大家都很熟悉的彭德怀身上。1947年10月,一纵队和三纵队攻打清涧,双方战况胶着,久攻不下,彭德怀直接给在前线的团长打电话,要求他们尽快拿下耙子山。
粟裕甚至为一杆枪的布置专门写过文章,对比之下越级指挥简直不要太正常。
![](https://q0.itc.cn/images01/20241021/f9735dc6f436437088f070ccf5c060af.png)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尤其是在凶险万分的战场上,更是如此。这一点在后面的剧情中也有所体现,第8、9集,因为坑道里人员杂乱,很多战士来自不同的编制,所以成立了8连党支部,重新建制,这也是我军善于变通的体现。
![](https://q6.itc.cn/images01/20241021/9918b706200c477e890e45a011b61bb0.png)
而且除了提高效率这个主观的因素外,当时之所以会越级指挥,也存在更为客观的因素,就是地理位置。
![](https://q8.itc.cn/images01/20241021/5582069edd634ac4959b094a9cec6756.jpeg)
其实剧里志愿军所在的两个山头,都是特别小的山头,空间、面积只能容纳下一百来人。所以当时山顶上只有几个连,根本形不成师团,师长、团长等级别的官员很多也都没有在这里,如果真的要逐级下命令,反倒是舍近求远了。
了解了一些当时的具体情况后,这个剧情设定真的让我感受到了《上甘岭》是高质量剧集,拍得相当真实。
而剧里另一个真实的体现,就是很多角色都是有原型的。
![](https://q3.itc.cn/images01/20241021/1d4dcada0db04fb49cd309dd9baa069b.png)
相信很多观众在看这部剧的时候,肯定都对里面的很多角色印象深刻,比如黄继光、邱少云、女卫生员、还有闭着眼配合炮指精准打击地方阵地的段显峰等等。有人就会觉得这些人物会不会是编剧为了戏剧效果编造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咱们小时候都在课本上学过,这两位的真实性应该没有争议,但是其他人呢?
其实其他人也都是有历史原型的,女卫生员的原型叫王清珍,17岁入朝加入战争,一个人照顾二十几个重症伤员,不嫌哭不嫌累,把屎把尿地照顾他们,像母亲一样尽职尽责。
![](https://q8.itc.cn/images01/20241021/56fa83fe51114740998b81022ffe28e8.png)
而段显峰闭着眼配合炮指那一段的原型人物则是神炮手赵章成,段显峰剧里的那些动作、表情都是复刻的现实中赵章成空耳辨位置的真实模样。
![](https://q4.itc.cn/images01/20241021/cc0d0685e8d8429ab294caf8a07efef9.png)
说了这么多,越发觉得这部剧真的很精品、很良心。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周一的更新了,相信剧情会更加精彩。粟裕甚至为一杆枪的布置专门写过文章,对比之下越级指挥简直不要太正常。
《上甘岭》已经开播一周了,这也是我今年最认真追剧的一周,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部剧真的很好看,每一天的剧情都在刷新精彩新高度,一集比一集更好看。
周末没更新,感觉心里的瘾都范了,一到七点半没有《上甘岭》看总感觉空落落的,于是只能到处搜该剧相关的信息聊以慰藉,结果正好看到了这部剧的收视率情况。果然好剧就是会有很多人看,原来这部剧开播以后收视率节节攀升,每天都是各种榜单的冠军!收视率连续5天上涨,收视破3.5!妥妥的剧王。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1021%2Fc66fd6fcj00slovde0082d000u001hc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播出未过半,热度峰值破6000,后续开始冲7000!
追剧的人多就是好,身边很多同事朋友都在看这部剧,《上甘岭》已经成为了最近大家的一大社交话题。而且上网的时候,也看到很多网友在讨论这部剧,并且大家并不是泛泛而谈,所有的观点都是从剧情出发,一看就很真情实感。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1021%2F3bafc62dj00slovde0031d000kc00a5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这部剧这么受欢迎,其实完全在意料之中,因为真的拍得很真实,很细腻,剧里的一些细节如果这部剧拍了,估计很多人根本想不到。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1021%2Fff5223d7j00slovdf003yd000j200c7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过去这一周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剧情,是第一集里,王雷饰演的秦基伟以军长的身份直接给袁文康饰演的八连连长冯百胜下达指令。
当时正是第一集,很多人都带着审判的眼光,想看看这部剧究竟是经典大制作,还是狗血抗战剧,所以虽然这只是一个细节,但是引发了广大的讨论。包括我和同事,也在第二天就这个问题探讨了一番。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1021%2F5a09ca6aj00slovdh00tld000z800jq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军长和连长中间还隔着师、旅、团、营好几层,一个师长跨过那么多下属,越了好几级给一个连长下命,这样的剧情是不是不符合常识?其实我一开始也觉得这是剧情上的漏洞,但是通过认真分析后,我发现这个看似漏洞的剧情恰恰是这部剧足够真实、足够细节化的体现。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探讨越级指挥这件事时,我们必须考虑到两个前提: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等级制度是为了管理庞大的组织而诞生的,在平时,肯定是一级一级上下传递消息效率会更高,但是要考虑到剧里秦基伟给冯百胜下命令是发生在战场上!当时的战况很紧急,双方都在争分夺秒地进行军事部署,时间就是生命,就是战机。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1021%2Fdeddd0eej00slovdf003rd000ke00bd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而且秦基伟自己就在现场,此时如果让他先给师长下命令,然后师长又要找来旅长、旅长再去找团长,团长再去找营长……你想想,光是这个流程就要浪费多少时间?倒不如他自己把连长找来,直接下达指令,这样不仅大大减少信息传递的环节,提高了指挥效率,而且也保证了命令更准确地传达。
而且抗美援朝战争中也确实发生过越级指挥的真实案例,而且还是发生在大家都很熟悉的彭德怀身上。1947年10月,一纵队和三纵队攻打清涧,双方战况胶着,久攻不下,彭德怀直接给在前线的团长打电话,要求他们尽快拿下耙子山。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1021%2F8549f316j00slovdg00imd000yl00fe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尤其是在凶险万分的战场上,更是如此。这一点在后面的剧情中也有所体现,第8、9集,因为坑道里人员杂乱,很多战士来自不同的编制,所以成立了8连党支部,重新建制,这也是我军善于变通的体现。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1021%2F0e5cc4e7j00slovdh00kcd000ng00qp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而且除了提高效率这个主观的因素外,当时之所以会越级指挥,也存在更为客观的因素,就是地理位置。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1021%2Ffcd60331j00slovdd002ed000z800b6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其实剧里志愿军所在的两个山头,都是特别小的山头,空间、面积只能容纳下一百来人。所以当时山顶上只有几个连,根本形不成师团,师长、团长等级别的官员很多也都没有在这里,如果真的要逐级下命令,反倒是舍近求远了。
了解了一些当时的具体情况后,这个剧情设定真的让我感受到了《上甘岭》是高质量剧集,拍得相当真实。
而剧里另一个真实的体现,就是很多角色都是有原型的。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1021%2Fcdc233aaj00slovdg007md000rk00ih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相信很多观众在看这部剧的时候,肯定都对里面的很多角色印象深刻,比如黄继光、邱少云、女卫生员、还有闭着眼配合炮指精准打击地方阵地的段显峰等等。有人就会觉得这些人物会不会是编剧为了戏剧效果编造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咱们小时候都在课本上学过,这两位的真实性应该没有争议,但是其他人呢?
其实其他人也都是有历史原型的,女卫生员的原型叫王清珍,17岁入朝加入战争,一个人照顾二十几个重症伤员,不嫌哭不嫌累,把屎把尿地照顾他们,像母亲一样尽职尽责。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1021%2F183eb614j00slovdg00d4d000dn00oi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而段显峰闭着眼配合炮指那一段的原型人物则是神炮手赵章成,段显峰剧里的那些动作、表情都是复刻的现实中赵章成空耳辨位置的真实模样。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1021%2F45f8366ej00slovdg00awd000ed00kw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说了这么多,越发觉得这部剧真的很精品、很良心。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周一的更新了,相信剧情会更加精彩。粟裕甚至为一杆枪的布置专门写过文章,对比之下越级指挥简直不要太正常。
《上甘岭》已经开播一周了,这也是我今年最认真追剧的一周,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部剧真的很好看,每一天的剧情都在刷新精彩新高度,一集比一集更好看。
周末没更新,感觉心里的瘾都范了,一到七点半没有《上甘岭》看总感觉空落落的,于是只能到处搜该剧相关的信息聊以慰藉,结果正好看到了这部剧的收视率情况。果然好剧就是会有很多人看,原来这部剧开播以后收视率节节攀升,每天都是各种榜单的冠军!收视率连续5天上涨,收视破3.5!妥妥的剧王。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1021%2Fc66fd6fcj00slovde0082d000u001hc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播出未过半,热度峰值破6000,后续开始冲7000!
追剧的人多就是好,身边很多同事朋友都在看这部剧,《上甘岭》已经成为了最近大家的一大社交话题。而且上网的时候,也看到很多网友在讨论这部剧,并且大家并不是泛泛而谈,所有的观点都是从剧情出发,一看就很真情实感。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1021%2F3bafc62dj00slovde0031d000kc00a5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这部剧这么受欢迎,其实完全在意料之中,因为真的拍得很真实,很细腻,剧里的一些细节如果这部剧拍了,估计很多人根本想不到。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1021%2Fff5223d7j00slovdf003yd000j200c7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过去这一周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剧情,是第一集里,王雷饰演的秦基伟以军长的身份直接给袁文康饰演的八连连长冯百胜下达指令。
当时正是第一集,很多人都带着审判的眼光,想看看这部剧究竟是经典大制作,还是狗血抗战剧,所以虽然这只是一个细节,但是引发了广大的讨论。包括我和同事,也在第二天就这个问题探讨了一番。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1021%2F5a09ca6aj00slovdh00tld000z800jq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军长和连长中间还隔着师、旅、团、营好几层,一个师长跨过那么多下属,越了好几级给一个连长下命,这样的剧情是不是不符合常识?其实我一开始也觉得这是剧情上的漏洞,但是通过认真分析后,我发现这个看似漏洞的剧情恰恰是这部剧足够真实、足够细节化的体现。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探讨越级指挥这件事时,我们必须考虑到两个前提: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等级制度是为了管理庞大的组织而诞生的,在平时,肯定是一级一级上下传递消息效率会更高,但是要考虑到剧里秦基伟给冯百胜下命令是发生在战场上!当时的战况很紧急,双方都在争分夺秒地进行军事部署,时间就是生命,就是战机。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1021%2Fdeddd0eej00slovdf003rd000ke00bd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而且秦基伟自己就在现场,此时如果让他先给师长下命令,然后师长又要找来旅长、旅长再去找团长,团长再去找营长……你想想,光是这个流程就要浪费多少时间?倒不如他自己把连长找来,直接下达指令,这样不仅大大减少信息传递的环节,提高了指挥效率,而且也保证了命令更准确地传达。
而且抗美援朝战争中也确实发生过越级指挥的真实案例,而且还是发生在大家都很熟悉的彭德怀身上。1947年10月,一纵队和三纵队攻打清涧,双方战况胶着,久攻不下,彭德怀直接给在前线的团长打电话,要求他们尽快拿下耙子山。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1021%2F8549f316j00slovdg00imd000yl00fe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尤其是在凶险万分的战场上,更是如此。这一点在后面的剧情中也有所体现,第8、9集,因为坑道里人员杂乱,很多战士来自不同的编制,所以成立了8连党支部,重新建制,这也是我军善于变通的体现。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1021%2F0e5cc4e7j00slovdh00kcd000ng00qp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而且除了提高效率这个主观的因素外,当时之所以会越级指挥,也存在更为客观的因素,就是地理位置。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1021%2Ffcd60331j00slovdd002ed000z800b6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其实剧里志愿军所在的两个山头,都是特别小的山头,空间、面积只能容纳下一百来人。所以当时山顶上只有几个连,根本形不成师团,师长、团长等级别的官员很多也都没有在这里,如果真的要逐级下命令,反倒是舍近求远了。
了解了一些当时的具体情况后,这个剧情设定真的让我感受到了《上甘岭》是高质量剧集,拍得相当真实。
而剧里另一个真实的体现,就是很多角色都是有原型的。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1021%2Fcdc233aaj00slovdg007md000rk00ih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相信很多观众在看这部剧的时候,肯定都对里面的很多角色印象深刻,比如黄继光、邱少云、女卫生员、还有闭着眼配合炮指精准打击地方阵地的段显峰等等。有人就会觉得这些人物会不会是编剧为了戏剧效果编造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咱们小时候都在课本上学过,这两位的真实性应该没有争议,但是其他人呢?
其实其他人也都是有历史原型的,女卫生员的原型叫王清珍,17岁入朝加入战争,一个人照顾二十几个重症伤员,不嫌哭不嫌累,把屎把尿地照顾他们,像母亲一样尽职尽责。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1021%2F183eb614j00slovdg00d4d000dn00oi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而段显峰闭着眼配合炮指那一段的原型人物则是神炮手赵章成,段显峰剧里的那些动作、表情都是复刻的现实中赵章成空耳辨位置的真实模样。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1021%2F45f8366ej00slovdg00awd000ed00kw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说了这么多,越发觉得这部剧真的很精品、很良心。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周一的更新了,相信剧情会更加精彩。粟裕甚至为一杆枪的布置专门写过文章,对比之下越级指挥简直不要太正常。
《上甘岭》已经开播一周了,这也是我今年最认真追剧的一周,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部剧真的很好看,每一天的剧情都在刷新精彩新高度,一集比一集更好看。
周末没更新,感觉心里的瘾都范了,一到七点半没有《上甘岭》看总感觉空落落的,于是只能到处搜该剧相关的信息聊以慰藉,结果正好看到了这部剧的收视率情况。果然好剧就是会有很多人看,原来这部剧开播以后收视率节节攀升,每天都是各种榜单的冠军!收视率连续5天上涨,收视破3.5!妥妥的剧王。
播出未过半,热度峰值破6000,后续开始冲7000!
追剧的人多就是好,身边很多同事朋友都在看这部剧,《上甘岭》已经成为了最近大家的一大社交话题。而且上网的时候,也看到很多网友在讨论这部剧,并且大家并不是泛泛而谈,所有的观点都是从剧情出发,一看就很真情实感。
这部剧这么受欢迎,其实完全在意料之中,因为真的拍得很真实,很细腻,剧里的一些细节如果这部剧拍了,估计很多人根本想不到。
过去这一周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剧情,是第一集里,王雷饰演的秦基伟以军长的身份直接给袁文康饰演的八连连长冯百胜下达指令。
当时正是第一集,很多人都带着审判的眼光,想看看这部剧究竟是经典大制作,还是狗血抗战剧,所以虽然这只是一个细节,但是引发了广大的讨论。包括我和同事,也在第二天就这个问题探讨了一番。
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军长和连长中间还隔着师、旅、团、营好几层,一个师长跨过那么多下属,越了好几级给一个连长下命,这样的剧情是不是不符合常识?其实我一开始也觉得这是剧情上的漏洞,但是通过认真分析后,我发现这个看似漏洞的剧情恰恰是这部剧足够真实、足够细节化的体现。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探讨越级指挥这件事时,我们必须考虑到两个前提: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等级制度是为了管理庞大的组织而诞生的,在平时,肯定是一级一级上下传递消息效率会更高,但是要考虑到剧里秦基伟给冯百胜下命令是发生在战场上!当时的战况很紧急,双方都在争分夺秒地进行军事部署,时间就是生命,就是战机。
而且秦基伟自己就在现场,此时如果让他先给师长下命令,然后师长又要找来旅长、旅长再去找团长,团长再去找营长……你想想,光是这个流程就要浪费多少时间?倒不如他自己把连长找来,直接下达指令,这样不仅大大减少信息传递的环节,提高了指挥效率,而且也保证了命令更准确地传达。
而且抗美援朝战争中也确实发生过越级指挥的真实案例,而且还是发生在大家都很熟悉的彭德怀身上。1947年10月,一纵队和三纵队攻打清涧,双方战况胶着,久攻不下,彭德怀直接给在前线的团长打电话,要求他们尽快拿下耙子山。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尤其是在凶险万分的战场上,更是如此。这一点在后面的剧情中也有所体现,第8、9集,因为坑道里人员杂乱,很多战士来自不同的编制,所以成立了8连党支部,重新建制,这也是我军善于变通的体现。
而且除了提高效率这个主观的因素外,当时之所以会越级指挥,也存在更为客观的因素,就是地理位置。
其实剧里志愿军所在的两个山头,都是特别小的山头,空间、面积只能容纳下一百来人。所以当时山顶上只有几个连,根本形不成师团,师长、团长等级别的官员很多也都没有在这里,如果真的要逐级下命令,反倒是舍近求远了。
了解了一些当时的具体情况后,这个剧情设定真的让我感受到了《上甘岭》是高质量剧集,拍得相当真实。
而剧里另一个真实的体现,就是很多角色都是有原型的。
相信很多观众在看这部剧的时候,肯定都对里面的很多角色印象深刻,比如黄继光、邱少云、女卫生员、还有闭着眼配合炮指精准打击地方阵地的段显峰等等。有人就会觉得这些人物会不会是编剧为了戏剧效果编造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咱们小时候都在课本上学过,这两位的真实性应该没有争议,但是其他人呢?
其实其他人也都是有历史原型的,女卫生员的原型叫王清珍,17岁入朝加入战争,一个人照顾二十几个重症伤员,不嫌哭不嫌累,把屎把尿地照顾他们,像母亲一样尽职尽责。
而段显峰闭着眼配合炮指那一段的原型人物则是神炮手赵章成,段显峰剧里的那些动作、表情都是复刻的现实中赵章成空耳辨位置的真实模样。
说了这么多,越发觉得这部剧真的很精品、很良心。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周一的更新了,相信剧情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