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AI)领域的发展确实取得了显著进步,并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重要地位。根据腾讯新闻的报道,中国在生成式AI方面的专利申请数量远超美国,达到其六倍,这表明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创新和研发能力。
生成式AI是指能够创造新内容和想法的人工智能,它包括对话、故事、影像、视讯和音乐的创造。这种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1世纪初,经历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最终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达到了基于语言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的新阶段。
中国的生成式AI行业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自2023年起,国家在政策上鼓励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此外,为了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于2023年7月联合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根据麦肯锡大中华区的报告,生成式AI有望为全球经济贡献约7万亿美元的价值,其中中国有望贡献约2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近三分之一。生成式AI在先进制造、电子与半导体、包装消费品、能源与银行等行业的影响最为显著。
此外,Gartner的报告预测,到2026年,超过80%的企业将接入生成式AI或大模型。在国内,生成式AI被视为大模型的同义词,而大模型被认为是云计算的第三次浪潮。这一趋势预示着生成式AI将对云计算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在竞争格局方面,中国的生成式AI行业主要由百度、科大讯飞、腾讯等头部上市公司以及抖音集团、华为、小冰等未上市领先公司组成。这些企业在中国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且大多数成立于2000年前后,具有规模优势和资金支持。
综上所述,中国在生成式AI领域的发展不仅迅速,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深远的经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