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剧好像专门是为五一小长假准备的。
4月30日Netflix一次性放出8集。
Sir一早预感要炸:
连环命案;
尺度无上限;
还有许久不见差点认不出来的……
林心如。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483/w320h163/20200505/21ab-iteyfwv3042757.gif)
素颜特写,演技居然很可。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392/w329h63/20200505/2f56-iteyfwv3042742.png)
发生了什么?
有必要来盘盘这部热乎的——
《谁是被害者》
The Victims' Game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440/w500h740/20200505/48df-iteyfwv3042827.jpg)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712/w1080h432/20200505/ef0f-iteyfwv3042751.png)
不敢看
尺度对创作来说就那么重要吗?
至少罪案片,是的。
不夸张地说,《谁是被害者》吓退了Sir的不少女同事。
溶尸、腐尸、焚尸,各式各样的死亡,汇集这个短短只有8集的电视剧里。
前。
方。
高。
能。
和你闹着玩的啦,那么吓人的图,Sir大半夜怎么会放呢。
你看看警察的反应,自己体会。
让一个40多岁的警队队长,隔着玻璃看呆了,没见过这样的场面。
其他警员也踟蹰在门口,不敢进去。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483/w320h163/20200505/b7a3-iteyfwv3042875.gif)
这部片背后的道具组,的确是下了不少功夫。
制作一个尸体。
是从骨,肉,皮,一层层的组建上去。
骨头,在不同的尸解情况下,有着不同层次的颜色、质地、形状。
肉,在不同的死亡方式下,呈现的状态也不一样。
最后的颜色,比如尸斑的分布也会随着时间、尸体的摆放方式,也有所不同。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65/w1080h585/20200505/5028-iteyfwv3042789.png)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328/w1080h48/20200505/de60-iteyfwv3042775.png)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334/w1080h54/20200505/88c4-iteyfwv3042749.png)
他们做得有多真呢?
就连许玮甯明知道是道具,但也被吓得反胃,恶心。
而那一瞬间做出来的表情。
也是真实的。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63/w1080h583/20200505/7567-iteyfwv3042758.jpg)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327/w1080h47/20200505/4590-iteyfwv3042780.png)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359/w1080h79/20200505/3b5f-iteyfwv3042771.png)
道具简直了。
美术也不遑多让。
从警局的招牌,到办公室的桌面,甚至到警察背后堆满的文件小山。
都是从无到有。
从0到100的布置。
这样的刑侦片已经够真实了吧?
不够。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789/w1080h509/20200505/fce8-iteyfwv3042801.png)
更专业的是,摄制组在开拍之前。
就已经让张孝全向法医、鉴识科的专业人员补过课了。
恶补了许多有关现场勘验的知识。
还找来了鉴识组、法医组的人,现场指导教学。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42/w1080h562/20200505/3844-iteyfwv3042788.png)
就连把手套吹鼓,更方便戴上去的小动作,也学得格外到位。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479/w320h159/20200505/1990-iteyfwv3042778.gif)
这回够真实了吧。
但,还是不够。
张孝全饰演刑侦大队里的鉴识人员,方毅任。
因为先天患有亚斯伯格症,属于自闭症的一种。
在这个症状里,主要有三个特点:
被诊断为阿斯伯格综合症,必须具有以下三种征状:
1、社交困难 (Social deficit)
2、沟通困难 (communication def icit)
3、固执或狭窄兴趣 (rigidity or restricted interest)
作为鉴识科的科员来说,这个病症让他的兴趣兼职业的检验技术,达到了百分之百专注。
可以说是,在工作上获得了极致的成功。
但作为父亲和丈夫。
方毅任又是格外的失败。
他对周围的任何人,都没办法表露出太多的情感。
妻子带着女儿跟他离婚,之后,就杳无音讯。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10/w1080h530/20200505/5bb9-iteyfwv3042804.png)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23/w1080h543/20200505/bd52-iteyfwv3042830.png)
当方毅任又一次见到女儿的时候。
却是在一起本市最新发生的溶尸案里,一件证物上发现了女儿江晓孟的指纹。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37/w1080h557/20200505/e7b2-iteyfwv3042798.png)
方毅任作为一个亚斯伯格患者应该怎么表现自己的焦虑、愤怒、惊慌失措?
张孝全设定了一套动作。
他拒绝在聊沟通时与人眼神接触。
找寻女儿的过程中,去了她曾经工作的夜总会,当他拿出照片询问那些坐台小姐时。
他眼神不敢停留在她们身上。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479/w320h159/20200505/6cf4-iteyfwv3042797.gif)
方毅任一方面是负责搜证、鉴识的警察。
另一方面又要躲过警察的视线,找到女儿。
因为根据证据推测——
江晓孟将是下一个受害者。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712/w1080h432/20200505/64a4-iteyfwv3042746.png)
不忍看
注意剧名——
不是在找凶手,而是在找受害者。
受害者不是已经在凶案现场了吗?
这是我们的习惯思维,就连办案多年的警察也这样认为。
但精于鉴识的方毅任发现蹊跷。
第一桩命案。
苏可芸,过气歌手,被人发现时,已经死于小旅馆内,身体被食人鱼酸高度腐蚀。
房间内没有发现凶手进入过的痕迹。
而苏可芸恐怖的死状,与死前的最后一张唱片封面一模一样。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14/w1080h534/20200505/2701-iteyfwv3042776.png)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324/w1080h44/20200505/994e-iteyfwv3042810.png)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356/w1080h76/20200505/8acf-iteyfwv3042765.png)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4/w1080h524/20200505/3042-iteyfwv3042766.png)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325/w1080h45/20200505/269d-iteyfwv3042760.png)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377/w1080h97/20200505/ba40-iteyfwv3042811.png)
一时之间,她的死。
成了新闻界的头版头条。
她那张未发的新唱片,也一炮而红。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41/w1080h561/20200505/50c5-iteyfwv3042845.png)
就在大家都议论纷纷的时候。
方毅任有了颠覆性的发现——
苏可芸被骂是整容怪。
可尸体的头骨非常完整,没有植入假体的痕迹,再一检查。
竟然是一具男尸!
苏可芸为何人间蒸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栋还没有完工的工地里发生火灾,现场发现一具烧焦的尸体,死亡时间也不过是2个小时左右。
这片工地归属于叫誉品尚城的开发商。
旁边有一张名叫张聪健的员工卡。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23/w1080h543/20200505/5827-iteyfwv3042782.png)
经过鉴识,发现尸体是一具女尸,而且脸部有整容痕迹。
显然这不是张聪健,而是上一个案件中消失的苏可芸。
照此推测——
张聪健将会是下一个受害人。
随着深挖这个人,才得知张聪健是属于誉品尚城其中的一个员工,已经罹患胃癌末期。
誉品尚城压榨员工的休息时间,恶意延长加班,拖欠员工奖金不说,还因为他请病假太多,就想要他自动辞职。
张聪健已经向劳动委提交制裁。
在工地上发现苏可芸尸体的胃里,还有一张誉品尚城公司内部受贿、贪污的财务表。
誉品尚城的黑幕,随之也被揭晓。
一时间,成了苏可芸之后,又一巨大社会新闻。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39/w1080h559/20200505/07e9-iteyfwv3042777.png)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37/w1080h557/20200505/1c50-iteyfwv3042850.png)
苏可芸和张聪健是什么关系?
那个代替苏可芸自杀的人又是谁?
案发现场找到的同款的针头,里面检测出来的药物也是相似的,高浓度致死麻醉剂。
这时,第三具尸体,也发现了......
死者,正是张聪健。
前两集给的东西,已经够多了。
与去年的大爆款《我们与罪的距离》相同,都是直指社会之下,照射不到阳光的一群底层的人。
他们感受着周围的冷漠。
直到内心被冷冻结冰。
苏可芸,戒毒成功。
为了复出,花了许多的代价。
她以为是老朋友帮忙,一开始也都是热情。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43/w1080h563/20200505/0804-iteyfwv3042786.png)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327/w1080h47/20200505/f969-iteyfwv3042750.png)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336/w1080h56/20200505/7c43-iteyfwv3042753.png)
但私底下,却对她的外表进行讽刺。
对她的歌,也是冷漠。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6/w1080h526/20200505/3ab3-iteyfwv3042792.png)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787/w1080h507/20200505/c387-iteyfwv3042756.png)
市面上。
没人再记得她的歌。
被记得而是那些小道消息里的负面新闻。
她的歌里有这样的一句歌词:
“被人情冷暖我的心。
没有失温。”
但,如今,却已经降入冰点。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3/w1080h523/20200505/eb06-iteyfwv3042826.png)
张聪健也是一样。
曾经健康的时候,拿了单位销售业绩的第一名。
光荣,得意。
奖金也被领导应许,非常丰硕。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46/w1080h566/20200505/9741-iteyfwv3042764.png)
可当自己发现胃癌晚期之后。
奖金迟迟不下。
自己时日不多,但家里还有一个老年痴呆的父亲。
他要钱。
也要个说法。
再三追问后,领导真相了——
说实在的
业绩奖金都是提供给那些
能够持续为公司创造利益的人
你现在这个情况
怎么为我们创造更多的利益啊?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766/w886h680/20200505/428f-iteyfwv3042773.png)
发现了没有。
受害者,都是一些最无助,在社会中失了温的人。
而且死亡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最悲惨的。
相反还是濒死的反击——
用生命,换取今日新闻头条和专辑的热度。
用生命,对剥削的公司进行制裁。
他们真的是被害的吗?
或者说。
即使找不到凶手,是什么害死了他们,不是已经再明显不过了吗?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712/w1080h432/20200505/678e-iteyfwv3042752.png)
谁是被害者
这是一声反问。
但在反问之下,却是一种环顾四周的危机感。
我们都可能成为被害者。
我们也都可能成为加害者。
在电视剧里,方毅任的自闭症,让他成为一个毫无感情的人。
他对周围一切人情世故,毫不关心。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35/w1080h555/20200505/d3b5-iteyfwv3042809.png)
而记者徐海茵(许玮甯饰)。
是一个嗅觉敏锐的人。
看似她撕扯开了社会黑暗的一面,为死者发声。
但,她的另一方面,想的却是,如何博得眼球,制造一个巨大的新闻。
对于真实性,她没有时间考究,也不想考究。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6/w1080h526/20200505/3f2c-iteyfwv3042781.png)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5/w1080h525/20200505/022b-iteyfwv3042779.png)
说一个细节。
徐海茵去调查死者苏可芸被杀的溶尸案时,来到死者的妈妈门口。
说是以歌迷的身份探访。
实则是来套话。
注意她的动作。
扎马尾,是显得自己清纯,而无攻击性。
随手从小食店门口扯下一张纸巾,擦掉自己的口红,是显得苍白,悲伤。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479/w320h159/20200505/9cf7-iteyfwv3042816.gif)
这一套动作一气呵成。
而小食店的纸巾,并不是导演和道具组设计。
这就是真实。
也正是这些条件反射下的真实,才让这部剧有了温暖的手心,也有了锋利的刀刃。
谁是凶手?
我们自己已然明了。
剥削、踩低他人的价值,对于生命。
我们不感到敬畏和特别。
所以,那些一个个死去的人。
不是自杀,而是被家庭、同事、社会、舆论,一点点地谋杀。
死过的人都能明白活着的寂寞
不被接纳
被忽视被踩带脚底下
像是活在黑洞里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684/w988h496/20200505/e72c-iteyfwv3042799.png)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260/w990h70/20200505/6380-iteyfwv3042787.png)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282/w1008h74/20200505/8376-iteyfwv3042772.png)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270/w994h76/20200505/25f9-iteyfwv3042754.png)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280/w998h82/20200505/6fd7-iteyfwv3042770.png)
谁是凶手。
其实一点都不重要。
这些死去的人,都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358/w1080h78/20200505/95fc-iteyfwv3042743.jpg)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61/w1080h581/20200505/76f1-iteyfwv3042767.jpg)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367/w1080h87/20200505/84a5-iteyfwv3042759.png)
凶案最后的真相。
是一群想着要放手的人。
和一群想紧紧抓住对方的人,彼此较量。
自杀。
这个在各种类型片里,都视为禁忌的话题。
在这里,被放大,成为破案关键。
故事说到最后。
也就来到了一个非常黑暗的伪命题。
也是我们活着,都一直在追寻的问题中。
活着有什么意义。
死,可以造成轰动。
而活。
只能是活。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52/w1080h572/20200505/e168-iteyfwv3042783.png)
死了,可以被利用,可以完成另一个人的愿望。
生命是我们自己的。
是死是活,由我们决定不是更好吗?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44/w1080h564/20200505/264a-iteyfwv3042784.png)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344/w1080h64/20200505/ff4e-iteyfwv3042755.png)
不。
并不对。
因为这不是能看到的唯一一面。
这部剧里,每个人似乎都陷入到人生的困局中。
“受害者”,事业无望,身患绝症,内心负罪……
而“破案者”,也有不同的绝望,父女分离,儿子瘫痪,或者新闻理想破碎。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30/w1080h550/20200505/e3c5-iteyfwv3042796.png)
但面对绝望。
有人觉得死是捷径。
但还有人会选择新生。
《谁是受害者》目前豆瓣8.2,虽然不及去年《与恶》等几部神剧的级别。
正是因为结尾正面的反转,不及反派更有说服力,流于说教。
但不可否认,它也依然是台剧的一种新生。
是我们当下渴求的一种希望。
活下去,坚持下去。
父亲母亲的羁绊。家庭,学校,社会的羁绊。甚至,在情感上,产生的丝丝牵连。
它们限制着生命的走向。
它们,也支持着生命未来的期望。
所以,编剧们会安排一个天生不会感情表达的方毅任。
他看似在情感上无所牵连。
但,唯独提起女儿,他会难以控制自己的肢体和五官。
再无情的人。
他都会有所羁绊的东西,和人。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63/w1080h583/20200505/b7dc-iteyfwv3042745.jpg)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330/w1080h50/20200505/5b7e-iteyfwv3042761.png)
情感,羁绊,希望。
是我们活下去的束缚。
也是我们为此活下去的理由。
死。
很容易。
但,为什么而活。
找到活下去的希望。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0505ac/39/w1080h559/20200505/7389-iteyfwv3042763.png)
这才是比死。
更有勇气,了不起。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