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84阅读
  • 2回复

[其他]偶遇观音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4178
金币
37767
道行
18937
原创
750
奖券
354
斑龄
0
道券
2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075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1-2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05-11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19-05-11) —
周末没事,想去五里堡看看“孔子问礼处”石碑。

早上阴天,清凉宜人,骑行在人民路一直往西。在周庄镇刘庄村口,右拐向北。约二里许,发现一丁字路口北面,立有四块石碑。好奇心不由得让我停了下来,前去一看。

放好车子,走到石碑跟前,细细看了看,原来此处是观音堂。碑后与其说是庙倒像一般住户的房子。中间石碑刻有:《文昌阁创修序》,落款为大清国咸丰九年。东边紧挨的石碑上有:皇清乾隆陆十年(1795年),《真君二郎殿重修序》:“真君殿位兹土由来舊矣,越六十余稔,渐有颓圯,漫漶之□,居民不胜恻然,奋议重修,一人首倡,众皆响应,......”。碑阴碑首刻有:“垂遠”,下面正文:《汝寧府正陽縣堪舆先生张鳳儀风水论》:“且夫风水之事,无非排列干支,分别五行,取其会局者有生无剋而已,余观此庄,水自乾入,辰土为三,合水......”感觉为一个村庄看风水文字不多见,有点意思。汝寧府,府治在今河南省汝南县。最西边的石碑是新近的,碑身刻有:《重修观音堂序》。

通过此碑才了解到观音堂的来历。观音堂原址位于周庄镇刘庄村东,坐东面西,占地十亩,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历经乾隆六十年、咸丰九年两次修葺。1945年无端被毁,数百年古刹顿成丘墟。后又旧址恢复。因焦作至修武的人民路修建,2014年在刘庄村北择新址重建。最东边与这三块石碑相距较远,碑首刻有“皇清”二字,落款为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初八,内容是善男信女来观音堂进香的事,文字不长,“□大清国河南衛懷二府辉修二縣善男信女观音堂进香三年完满,仝刻石以垂万世不朽也”,后面列的是参与的人名。碑上竟有几个村镇名,像孟村、王村、涧河、墙南、周家庄、凹里、承恩镇,有的还比较熟悉。

对于承恩镇,起初以为是辉县的,后来了解才知道,是今焦作山阳区的。承恩镇是一个很古老的集镇,曾三次受到帝王赐名。据传大禹的父亲鲧曾把治理黄河的据点设置在此,尧帝念其治水功劳赐此地名为鲧镇。大禹治水有功“家天下”后,念及父亲治水功德,有恩于苍生,在划分天下时,为避讳父名,升格此地镇为州,赐名恩州。武王伐纣途经恩州时,恩州已经是一个地地道道很繁华的集镇了,恩州百姓箪食壶浆犒劳伐纣大军;武王坐天下后,念及承受了恩州百姓恩德,赐名为承恩镇。承恩镇这个名字从西周初年一直叫到民国时期,历时约三千年之久。

解放后,承恩镇更名为恩村。周家庄据说在武陟县西陶镇。凹里估计是辉县市上八里镇的凹庄。其他几个村名至今仍在使用。看来此碑对研究地名变迁有点史料价值,是历史的佐证。由于靠近路边,碑左侧有点破损。

此时,见我在抄碑文,一过路汉子停下电车,走过来跟我说话。他有四十多岁,本村人,平时也喜欢历史文化。看我对观音堂感兴趣,就简单讲起了关于观音堂的典故。据他说,以前他村里一个姓王的在观音堂做主持,有一年大旱,时逢武陟万花庄青龙宫祈雨,王道长见此地旱情尤甚而心急如焚,当看到云层路过观音堂上空南下武陟,遂与弟子商量借雨以解旱情。于是,就率弟子们做起法事。果真,当天就下起了雨,当地的老百姓奔走相告。以至于后来,观音堂香火不断。故事的真假说不清,反正多少寄托着人们对观音堂的些许追思了。

看完碑石,又端详了观音堂。该建筑为典型的民居明三暗五格局,只是不同的是,屋顶为绿琉璃瓦。殿前有一香炉,殿门贴有对联:“观以目成阅世平等,音由心报念佛慈悲”,红底黑子,隶字写的还可以。大殿匾额好像为大理石板镶嵌,仍是隶书“观音堂”三个大字,落款为:甲午(2014年)六月十九日。东厢房为奶奶殿,三间东屋算是东配殿,由北向南分别为:玉皇殿和老祖殿。

老祖殿门两边对联为:“钟无声声彻千寻,石有形形备万象”,门前均挂有红灯笼,有点破旧。环视一周,观音堂无院墙、无山门,正对一条东西路。想想当年“香烛缥缈,钟声悠扬”的盛况,真是简陋至极。幸在“今盛世清明,德化昌隆,尊神礼佛遂之日行”,在善男信女的倡议捐助下,观音堂始得有今天的现状。否则,早随烟飘风吹散。其实,我们今天好多的乡野庙宇能得以保存或延续,这还要感谢那些善男信女们,有的虽目不识丁,却诸善奉行。

平日里舍不得吃穿,但对于修庙请佛则毫不犹豫,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甚至捐物。并且是他们的善良使得我们的一些文物惨遭破坏。他们唯一的愿望不过是将自己的名字刻在庙里的功德碑上,以供后人瞻仰。所以说,每个庙宇里都少不了几块甚至十几块功德碑。对他们而言,庙宇就是自己精神寄托的家园,国外有教堂,中国有寺庙。

当然,不能说这些人为图虚名,他们一辈子积德行善,即使留个名字也无可厚非。况且,好多功德碑或多或少记录着正史里所没有记载的史料。可以说,那些善男信女在不知不觉中扮演了优良道德的传承者,也是乡土文化的创造者。

逗留了十几分钟,又继续北上,前往五里堡。五六分钟的样子,就到了五里堡。该村一千多口人,八条街道,不算小。路边见两个散步的妇女,遂下车打听“孔子问礼处”石碑的位置。一妇女说,顺路往东直走,东北角有一个小庙,就在那里面。于是,骑上车穿村而过。在一个不起眼的路边院子,墙上写有:“孔子庙”三个字,想必及时这儿了。由于门在东侧,推车绕墙进院。小院不大,颇为干净,正屋是几间民房,靠东窗附近立有一块石碑,碑身正中刻有:“孔子问礼处”。1995年重刻的,原碑重建于明代崇祯年间。碑首刻有“追前启后”四个大字。石碑东边,一棵石榴树硕果累累,压弯了枝条,十分喜人,给寂静的小院增添了无限生机。只是乘兴而来,却是翻刻的复制品,不免让人有点失落了。

据了解,五里堡北边有东孔庄、西孔庄和北孔庄,庄名字源于孔子。这里的孔庙及孔子问礼处石碑确有,孔庙已毁于战争年代,明代崇祯四年重立的孔子问礼处碑现存修武县博物馆。修武县志上有记载:“孔子问礼处在县西北十五里孔庄,旧名聃邨,相传孔子问礼处在此,县人建庙。”据说孔庄在很早以前叫聃村,后来在这三个村中间修了一座孔庙,树立了“孔子问礼处”石碑,这三个村也就分别称为东、西、北孔庄了。而孔庄和孔子问礼处的修建也是有一些传说故事的。从文献记载来看,孔子确实向老子问过礼,但究经于何处,目前尚无定论,争议颇多,毕竟历史太过久远。

在“孔子问礼处”拍了几张照片,便原路返回了。心想,等有机会去县博物馆看看那块石碑。

路过人民路刘庄村口,在路中的绿化带里,果真见到了观音堂旧址的石碑,修武县文物部门立的。不留意的话,还真不容易发现。时过境迁,让人几多感慨,好在观音堂至今仍在,多少有点安慰了。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离线至尊狼王

UID: 74095

精华: 47
职务: 山庄贵宾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809428
金币
50241
道行
19085
原创
288
奖券
12490
斑龄
0
道券
129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230(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7-15
最后登录: 2025-01-2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5-12
这个地方看上去也是一个有历史的地方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离线假正经也

UID: 1801544

精华: 136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7610
金币
88230
道行
18910
原创
538
奖券
560
斑龄
0
道券
29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9-05-12
应该是个乡村自建的小庙。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