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一、传统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二、清明扫墓的通常流程
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首先要先扫墓,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
其次是祭祀,这一程序很关键,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与先人相感,因为山有灵而无主,先人有主而无灵,与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灵气。这就是风水。
扫墓时,人们携带供品、财帛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财帛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也就是:修正墓地—上香—上供—敬酒—拜祭—放炮-彻供
三、清明节相关禁忌
1、通常来说怀孕的妇女要避开清明扫墓活动,不仅如此。严格说来,女性来例假,最好也不要参加此类活动,特别是不能在下午三点后参加清明扫墓活动。
2、扫墓的当日早上,洗漱之前,先照镜看自己的额头,看看有没有乌黑的气色,如有则表示时运较低,尽量当日避开扫墓为宜;若一定要去,可随身佩戴玉器(古玉更好),来作为化解。
3、扫墓之前最好禁食:当你动身开始扫墓,就最好不吃食物或食素了,衣着整齐,以表示对先人的礼貌和尊重。
4、因为墓地是阴灵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过坟墓及供品,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随处小便,这样做不单只对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且对附近的灵体构成滋扰。更不能践踏别家坟墓或对墓穴设计评头品足,会被视之为亵渎,遇到不好的气场,那便惹到一身麻烦回家。
5、当然需要讲究,拜祭要分先后次序。依次为: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余此类推。拜祭完毕后,祭品让祖先祝福过,众人可食取祭品。最后当然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烛点完后可离开。
6、一些人几乎每年清明节前一段时间总会梦到自己已经逝去的亲人或者朋友,甚至在梦中还跟他说话聊天。其实,这已经很明显地告诉你该去给他们扫墓了。
四:节令美食
1、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它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同水磨糯米粉拌匀揉和制作的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细腻糖豆沙,包馅时,放入一小块猪油。团坯制好后,入笼蒸熟。
2、艾粄(bǎn)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鲜嫩艾草洗净,煮熟捞起,沥干水份,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齐和拌成团。然后把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放入锅中蒸15-20分钟后即可出炉。
3、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每年清明前夕,用新鲜采摘的暖菇草制作,形似弯月,更像水饺。
4、馓子(sǎn)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多以米面为主料。
5、子推馍

“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
6、薄饼

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意思是清明节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如今,闽南多数地方还保留这样的风俗习惯。
7、朴籽粿(guǒ)

制作朴籽粿,首先将朴籽树叶和果实(核)捣烂,与大米舂成粉末,然后发酵配糖,再用桃模型或梅花模型蒸熟而成。
8、芥菜饭

清明时节,闽东各地无论城乡,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据说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
9、枣糕

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10、清明饭

清明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从野外采集各种供食用的青草药,用来制作清明饭。常用的有艾草、麻叶、鸡矢藤、清明菜(白公翁)、荠菜、枸杞叶等。
11、子福

晋中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
12、菠菠粿

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粿。是用菠菠菜压榨成汁,渗入米浆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
13、欢喜团

四川成都一带有以炒米作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名曰“欢喜团”。
14、乌稔(rěn)饭

闽东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
15、润饼菜

每到清明时节,泉州人有吃“润饼菜”的风俗。“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芜荽等混锅菜肴。